密码学很早就广泛应用于古代战争中,使用手工方式完成加密损伤,以确保战争中军事信息的秘密传送,这一阶段称为手工加密阶段。这一阶段是古典密码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称为古典加密阶段。
公元前1000年左右,武王伐纣时期。见于周朝兵书《六韬·龙韬》,书中记载了周朝著名军事家姜子牙为战时通信制定的两种军事通信密码:阴符和阴书。阴符是使用双方在通信前事先制造的一套尺寸不等、形状各异的“阴符”,共八种,每种都代表一定的意义,只有通信双方知道。阴符,可算是密码学中的替代法。阴书在阴符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它应用“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的理论,也就是密码学中的移位法。将一份完整的军事文书一分为三,分三人传递,必须要把三份文书重新合并后才能获得完整的军事信息。即便途中一人或二人被捕,也不至于暴露军事机密。
公元前480年,波希战争。波斯大量军队秘密集结,意图对雅典和斯巴达发动一次突袭。恰逢希腊人狄马拉图斯(Demaratus)在波斯的苏萨城内看到了这次集结,于是他在木板上记录了波斯突袭希腊的意图,然后用蜡把木板上的字封住。这块木板就这样在蜡封的掩盖下送到了希腊,最终使得波斯海军覆没于雅典附近的萨拉米湾——萨拉米湾海战。
公元前404年,斯巴达征服希腊。斯巴达在波斯帝国的帮助下,征服了希腊。斯巴达北路军司令莱萨德还没来得及庆祝,就接到密探送来的密函。莱萨德接过密探的腰带,将其缠绕在斯巴达密码棒(Scytale)上,得知波斯帝国意图吞并他的城池。莱萨德当机立断,成功反击了波斯帝国的进攻。斯巴达密码棒实际上是一个指挥棒,将羊皮纸卷在密码棒上,把要保密的信息写在羊皮纸上。由上述“腰带”的含义可知,羊皮纸沿卷轴绕行方向做了切割,切割后的羊皮纸上的信息杂乱无章,信息得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