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四大组件

Android四大组件用了很多遍了,但还是有很多细节容易忘记,所以就写下来吧!

Activity

Activity的生命周期

682504-1405607172778d9b.gif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ctivity的简单生命周期流程为onCreate();→onStart();【注:此时Activity处于不可见状态】→onResume();【注:此时Activity处于运行状态】→onPause();【注:此时Activity处于暂停状态】→onStop();【注:此时Activity处于停滞状态】→onDestroy();【注:调用了此方法后Activity生命周期结束】
其中当Activity正在重新启动的时候,从不可见变为可见的时候,会调用到onRestart();也就是说一个Activity包含七个生命周期流程

  • Activity被其他Activity覆盖其上,系统会调用onPause()方法,暂停当前Activity的执行,若用户取消了覆盖,系统会调用onResume()方法,重新进入到运行状态。
  • Activity跳转到了新的Activity界面或者被后台了或者锁屏时,系统会调用onPause();然后调用onStop();使Activity进入到停滞状态,如果重新回到了该Activity界面(上一个Activity或者从后台变为了前台时或者解开锁屏时),系统会调用onRestart();再调用onStart();最后调用onResume()方法使该Activity进入到运行状态
  • 当用户退出Activity时会调用onPause();然后调用onStop();最后调用onDestory();结束Activity生命周期
  • 当Activity中弹出dialog对话框的时候,Activity不会调用onPause();只有当Activity启动了dialog风格的Activity时才会调用
  • 当Activity是由于异常情况下终止的,系统会调用onSaveInstance来保存当前Activity状态,这个方法调用的时机是在onStop之前的,当Activity重新创建后,系统会调用onRestoreInstanceState,并且把Activity销毁时的onSaveInstanceState方法保存的bundle对象作为参数同时传递给onRestoreInstanceState和onCreate方法

Activity的四种启动模式

Activity有四种启动模式 standard,singleTop,singleTask,singleInstance,这四种模式我们可以在清单文件的<Activity节点下通过android:launchMode来进行配置

  • standard模式:在这种模式下,activity默认会进入启动它的activity所属的任务栈中。这也是默认的一种模式
  • singleTop模式:栈顶复用模式。如果新activity位于任务栈的栈顶的时候,activity不会被重新创建,同时它的onNewIntent方法会被回调。
  • singleTask模式:栈内复用模式。只要activity在一个栈中存在,那么多次启动此activity不会被重新创建单例,系统会回调onNewIntent。这种模式可以称为单例模式,只会存在一种,有则直接从栈中调用,没有则创建并且压入栈中
  • singleInstance模式:单实例模式。这种模式的activity只能单独地位于一个任务栈中,这种与singleTask有点类似,其实也是有则直接调用,没有则创建并且放入栈中,只不过singleTask是可以和其他的Activity放在同一个栈中,singleInstance则是只会将创建的Activity放在一个栈中,并且这个栈中只会有这一个Activity实例

Service

Service分为两种,一种是Service(这一种是运行在主线程中的,如果要执行耗时操作,可在service中创建一个异步来执行),一种是IntentService(这是一种异步服务,是继承于Service的子类),所以推荐当要执行耗时操作时使用IntentService,如果不耗时,我们可以使用Service

Service

Service的两种启动方式

  1. 通过start方法开启服务
  • 创建一个类继承Service
import android.app.Service;
import android.content.Intent;
import android.os.IBinder;

public class My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public MyService() {
    }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onBind(Intent intent) {
        // TODO: Retur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to the service.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Not yet implemented");
    }
}
  • 在清单文件中注册这个服务
   <service
            android:name=".MyService"
            android:enabled="true"
            android:exported="true"></service>
  • 通过start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this, MyService.class);
   startService(intent);
  • 当不用服务的时候通过stopService()方法停止该服务
stopService(intent);

特点: 通过start方法启动的service一旦服务开启就跟调用者(开启者)没有任何关系了。开启者退出了,开启者挂了,服务还在后台长期的运行,开启者不能调用服务里面的方法。

  1. 通过bind的方式启动服务
  • 创建一个类继承Service
import android.app.Service;
import android.content.Intent;
import android.os.IBinder;

public class My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public MyService() {
    }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onBind(Intent intent) {
        // TODO: Retur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to the service.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Not yet implemented");
    }
}
  • 在清单文件中注册这个服务
   <service
            android:name=".MyService"
            android:enabled="true"
            android:exported="true"></service>
  • 通过start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this, MyService.class);
   bindService(Intent,ServiceConnection,int);
  • 当不用服务的时候通过stopService()方法停止该服务
unbindService(ServiceConnection);

特点:使用bind方法启动的服务,则调用者挂了,服务也挂了,调用者可以调用服务中的方法

远程服务

调用者与Service不在同一个进程,这是一种跨进程通信的方式Android绑定远程服务

步骤:

  • 在服务的内部创建一个内部类,提供一个方法,可以间接调用服务的方法
  • 把暴露的接口文件的扩展名改为.aidl文件 去掉访问修饰符
  • 实现服务的onbind方法,继承Bander和实现aidl定义的接口,提供给外界可调用的方法
  • 在activity 中绑定服务。bindService()
  • 在服务成功绑定的时候会回调 onServiceConnected方法 传递一个 IBinder对象
  • aidl定义的接口.Stub.asInterface(binder) 调用接口里面的方法

IntentService

这个Service在上面也说过,是一个异步服务
IntentService特征:

  • 会创建独立的worker线程来处理所有的Intent请求;
  • 会创建独立的worker线程来处理onHandleIntent()方法实现的代码,无需处理多线程问题;
  • 所有请求处理完成后,IntentService会自动停止,无需调用stopSelf()方法停止Service;
  • 为Service的onBind()提供默认实现,返回null;
  • 为Service的onStartCommand提供默认实现,将请求Intent添加到队列中;

BroadcastReceiver

广播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广播,或者称为无序广播,另一种是有序广播

无序广播与有序广播

无序广播是完全异步的,在同一时刻在逻辑上是能够被所有的接收者接收到的,传递的效率高,缺点是接收者不能处理结果传给下个接收者,并且无法终止广播的传播(其实有序广播就是和这个相反的,有顺序的传播,两个广播的定义就是完全相反的,这个比较好记)

Context.sendBroadcast()
发送的是普通广播,所有订阅者都有机会获得并进行处理。

广播的生命周期就是在处理完onReceive时,系统将认定他不是一个活动的对象了,就是杀掉他,由于广播的生命周期很短,所以不建议在onReceive中执行一些耗时操作

创建一个广播的步骤:

  • 创建一个类继承BroadcastReceiver,并且重写其onReceive方法
public class MyBroadcastReceiver extends BroadcastRecei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ceive(Context context, Intent intent) {
        Log.i("fuck","intent-action : " + intent.getAction());
        if(intent.getAction().equals("test")){
            Toast.makeText(context,"fuck",Toast.LENGTH_LONG).show();
        }
    }

}
  • 在清单文件中注册(静态注册)
     //广播接收器
        <receiver android:name=".broadcast.MyBroadcastReceiver">

            <intent-filter>
                <action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action.ACTION_POWER_CONNECTED" />
                <action android:name="test"/>//这里自定义一个广播动作
            </intent-filter>

        </receiver>

或者动态注册

registerReceiver(new MyBroadcastReceiver(),new IntentFilter("test"));

  • 加上权限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PROCESS_OUTGOING_CALLS"/>

  • 发送广播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test");
 sendBroadcast(intent);

静态注册和动态注册区别

动态注册广播不是常驻型广播,也就是说广播跟随activity的生命周期。注意: 在activity结束前,移除广播接收器。
静态注册是常驻型,也就是说当应用程序关闭后,如果有信息广播来,程序也会被系统调用自动运行。

  • 当广播为有序广播时:
  1. 优先级高的先接收
  2. 同优先级的广播接收器,动态优先于静态
  3. 同优先级的同类广播接收器,静态:先扫描的优先于后扫描的,动态:先注册的优先于后注册的。
  • 当广播为普通广播时:
  1. 无视优先级,动态广播接收器优先于静态广播接收器
  2. 同优先级的同类广播接收器,静态:先扫描的优先于后扫描的,动态:先注册的优先于后注册的。

Service小结:

  • 在Android 中如果要发送一个广播必须使用sendBroadCast 向系统发送对其感兴趣的广播接收器中。
  • 使用广播必须要有一个intent 对象必设置其action动作对象
  • 使用广播必须在配置文件中显式的指明该广播对象
  • 每次接收广播都会重新生成一个接收广播的对象
  • 在BroadCastReceiver中尽量不要处理太多逻辑问题,建议复杂的逻辑交给Activity 或者 Service 去处理
  • 如果在AndroidManifest.xml中注册,当应用程序关闭的时候,也会接收到广播。在应用程序中注册就不产生这种情况了。

ContentProvider

contentprovider是android四大组件之一的内容提供器,它主要的作用就是将程序的内部的数据和外部进行共享,为数据提供外部访问接口,被访问的数据主要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在,而且还可以选择共享哪一部分的数据。这样一来,对于程序当中的隐私数据可以不共享,从而更加安全。contentprovider是android中一种跨程序共享数据的重要组件。
自定义的内容提供者没用过,因为没有实际的业务需求,系统的内容提供者用的比较多,所以具体也不知道该如何记录ContentProvider
学习链接:内容提供者(ContentProvider)

标题基于SpringBoot+Vue的学生交流互助平台研究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学生交流互助平台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方法与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学生交流互助平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的需求及其重要性。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国内外在学生交流互助平台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实践应用。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概述本研究采用的方法论、技术路线及预期的创新成果。第2章相关理论阐述SpringBoot与Vue框架的理论基础及在学生交流互助平台中的应用。2.1SpringBoot框架概述介绍SpringBoot框架的核心思想、特点及优势。2.2Vue框架概述阐述Vue框架的基本原理、组件化开发思想及与前端的交互机制。2.3SpringBoot与Vue的整合应用探讨SpringBoot与Vue在学生交流互助平台中的整合方式及优势。第3章平台需求分析深入分析学生交流互助平台的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及用户体验要求。3.1功能需求分析详细阐述平台的各项功能需求,如用户管理、信息交流、互助学习等。3.2非功能需求分析对平台的性能、安全性、可扩展性等非功能需求进行分析。3.3用户体验要求从用户角度出发,提出平台在易用性、美观性等方面的要求。第4章平台设计与实现具体描述学生交流互助平台的架构设计、功能实现及前后端交互细节。4.1平台架构设计给出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包括前后端分离、微服务架构等思想的应用。4.2功能模块实现详细阐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如用户登录注册、信息发布与查看、在线交流等。4.3前后端交互细节介绍前后端数据交互的方式、接口设计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第5章平台测试与优化对平台进行全面的测试,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同时进行优化以提高性能。5.1测试环境与方案介绍测试环境的搭建及所采用的测试方案,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5.2测试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个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优化的卷积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CNN-BiLSTM)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多变量多步时间序列预测项目。该项目旨在解决传统时序预测方法难以捕捉非线性、复杂时序依赖关系的问题,通过融合CNN的空间特征提取、BiLSTM的时序建模能力及注意力机制的动态权重调节能力,实现对多变量多步时间序列的精准预测。项目不仅涵盖了数据预处理、模型构建与训练、性能评估,还包括了GUI界面的设计与实现。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的部署、应用领域及其未来改进方向。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特别是对深度学习、时间序列预测及优化算法有一定了解的研发人员和数据科学家。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智能电网负荷预测、金融市场多资产价格预测、环境气象多参数预报、智能制造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维护、交通流量预测与智慧交通管理、医疗健康多指标预测等领域;②提升多变量多步时间序列预测精度,优化资源调度和风险管控;③实现自动化超参数优化,降低人工调参成本,提高模型训练效率;④增强模型对复杂时序数据特征的学习能力,促进智能决策支持应用。 阅读建议:此资源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和模型架构解析,还深入探讨了模型优化和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理论与实践,逐步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实现细节,并尝试在自己的项目中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同时,注意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合理设置模型参数与网络结构,控制多步预测误差传播,防范过拟合,规划计算资源与训练时间,关注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透明度,以及持续更新与迭代模型,以适应数据分布的变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