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一个简单的类
OC中的类分两个文件,.h用来声明类的变量和函数,.m文件负责实现,与.h配合使用。
OC中最根本的类叫NSObject,OC是单继承的。
声明类以@interface开头,以@end结尾,实现类用@implementation开头,以@end结尾。
继承用冒号。
OC当中使用一个类时,导包就是#import一个类的头文件。
声明类时,成员变量要声明在大括号中,方法声明在大括号外,如果是对象方法要写-号,静态方法要写+号,所有在.h文件当中声明的方法都是公共方法,凡是类型,都要写括号,在方法名后,一个参数要一个括号,如:
//Student.h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interface Student : NSObject {
int age;
}
-(int)getAge;
-(void)setAge:(int)age;
@end
实现类时,首先要导入.h的声明.
//Student.m
#import "Student.h"
@implementation Student
- (int)getAge {
return age;
}
- (void)setAge:(int)newAge {
age = newAge;
}
@end
2、对象的创建
对象的创建需要调用类的静态方法alloc分配内存。
调用静态方法要写[],里面是类名和方法名,返回值需要用指针来接收,也就是说,OC中的对象都要写个*。比如这句话调用了Student的一个静态方法alloc分配内存,并返回了一个指针来接收,其实alloc方法返回的是id类型,可以暂时理解为任何类型:
Student *stu = [Student alloc];
分配内存后要调用一个动态方法进行初始化,相当于stu指针给Student发送了一个init消息:
stu = [stu init];
也就是说定义一个变量需要两句话,但是很麻烦,所以可以连起来写,这种方法最常用:
Student *stu = [[Student alloc] init];
3、定义有多个参数的方法
- (void)setAge:(int)newAge andNo:(int)newNo{
age = newAge;
no = newNo;
}
调用:
[stu setAge:100 andNo:1];
也就是说方法名可以拆成多个部分。
注意,这里的方法的方法名是setAge:andNo:,冒号也是方法名的一部分,代表有输入参数。在使用@selector(method)时要注意加上冒号。
4、set / get属性支持点语法
OC中的get方法不推荐使用get前缀,都是直接写变量名,比如[stu age];。
OC也支持点语法,比如:person.age = 10;
不过这句话并不是java那样给成员变量赋值,而是调用了对应的set方法,在编译的时候会自动转化为方括号的语法。
如果点语法在等号左边,则调用set方法,在右边则调用get方法。为了和成员变量加以区分,OC推荐成员变量都以 _ 开头。
在set方法当中,绝对不能调用self.age=newAge,根据上面的解释,这种写法会死循环。同样在get方法里也不能return self.age。在OC当中用点语法来表示get/set方法。
5、OC属性机制
在.h 文件中做属性声明: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interface Student : NSObject {
int _age;
}
@property int age;
@end
当编译器遇到原型关键字时,会自动把这行代码展开成get和set方法的“声明”,并自动生成一个“同名”的“私有”的成员变量,通常习惯把成员变量定义成_age。
如果我们手动实现了get或set方法,那么就不会生成对应的方法了。
6、@class 关键字
如果一个类持有另一个类,而且在.h文件里使用#import "Book.h"导入的话,会把.h全拷过去,性能会受影响,而且getset等方法也会暴露出去,一般不这么写,习惯在.h文件里使用关键字:@class Book;,只要知道Book是个类就可以了,在.m文件里真正要用到类里的方法时,再使用#import "Book.h"来获取其中的方法。一个典型的错误就是A类improt了B类,B也improt了A类,这样就会死循环而报错。而且,如果有多个文件同时improt了一个头文件,那么一旦这个头文件发生了改变,其他引用它的文件都要重新编译,而@class不存在这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继承某个类,就一定要improt头文件,因为这样才能知道它里面定义了什么方法。如果只是定义成员变量或属性,就@class。
7、Category(分类)
Category(分类)可以动态地给已经存在的类添加方法,类似C#的扩展方法。需要新建一个文件,类型是OCcategory,在Category on当中选择目标类,会生成“类名+分类名”.h和.m两个文件,生成的类名右边括号里就是分类名。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类的.h文件里必须import原始类,不能@class,原因是要知道原先类里有什么方法。
#import "Student.h"
@interface Student (Test)
-(void)test2;
@end
#import "Student+Test.h"
@implementation Student (Test)
-(void)test2{
NSLog(@"调用了test2方法");
}
@end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import "Student.h"
#import "Student+Test.h"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autoreleasepool {
Student *stu = [Student student];
[stu test2];
}
return 0;
}
8、Protocol(协议)
协议的声明看起来比较类似于Java中一个类的接口,但是和接口不同的是:协议没有父类也不能定义实例变量。
协议是一种特殊的程序设计结构,用于声明专门被别的类实现的方法。
协议在以下场合非常有用:
1、需要由别的类实现的方法
2、声明未知类的接口
3、两个类之间的通信 协议的基本特点
协议特点:
1、协议可以被任何类实现的方法
2、协议本身不是类,它是定义了一个其他类可以实现的接口
3、类别也可以采用协议(用的不多) 协议中的关键字
协议关键字:
1、@required:表示必须强制实现的方法
2、@optional:表示可以有选择性的实现方法
范例:
|
|
|
|
|
|
9、Block
Block封装了一段代码,可以在任何时候执行,类似于函数指针,也类似C#的Func和Action,它用尖括号定义,可以做参数注入lambda,也可以做回调,比如:
int (^Sum)(int,int) = ^(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int a = Sum(10,11);
在block里是可以使用花括号外的变量的,但是不能修改它,类似java在外部加一个final,除非加一个关键字__block就能改变了,比如:
void test() {
__block int c = 1;
int (^Sum)(int,int) = ^(int a, int b) {
c = 10;
return a + b + c;
};
NSLog(@"%i", Sum(1,2));
}
另外可以提前声明block的类型:
typedef int (^MySum) (int,int);
这样就可以用这个类型来定义block了:
MySum sum = ^(int a, int b) {
return 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