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进行磁盘管理,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磁盘的基本使用状况,使用了多少,还剩多少等等。df命令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它。
查看磁盘分区使用状况
df [选项] [文件]
显示指定磁盘文件的可用空间。如果没有文件名被指定,则所有当前被挂载的文件系统的可用空间将被显示。默认情况下,磁盘空间将以 1KB 为单位进行显示。
选项:
-a 全部文件系统列表
-h 方便阅读方式显示
-H 等于“-h”,但是计算式,1K=1000,而不是1K=1024
-l 只显示本地文件系统
-T 文件系统类型
-t <文件系统类型> 只显示选定文件系统的磁盘信息
-x <文件系统类型> 不显示选定文件系统的磁盘信息
例如:
[root@localhost ~]# df -hTl
Filesystem Type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centos-root xfs 18G 1.1G 17G 6% /
devtmpfs devtmpfs 479M 0 479M 0% /dev
tmpfs tmpfs 489M 0 489M 0% /dev/shm
tmpfs tmpfs 489M 6.7M 483M 2% /run
tmpfs tmpfs 489M 0 489M 0% /sys/fs/cgroup
/dev/sda1 xfs 497M 126M 371M 26% /boot
tmpfs tmpfs 98M 0 98M 0% /run/user/0
可以看到,根分区还有/boot分区的使用状况,等等。
如果我们想要看到某个目录下文件的大小,可以使用du命令:
[root@localhost /]# du -sh /etc/
23M /etc/
查看我们已经做到了。那么如何进行磁盘的分区和格式化呢?
分区
在使用新的硬盘之前,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分区。也就是在磁盘中存储分区信息,告诉操作系统哪个扇区是哪个分区的,哪个分区用来启动的等等。
分区信息的储存方式有两个标准,MBR和GPT,分区之前,我们必须在两个之中选择一种标准。
GPT是一种新的标准,随着硬盘的不断增大,正在逐渐地取代MBR,但是现在MBR的也是不少的。
你那么MBR和GPT有什么区别呢?
MBR
MBR的意思是“主引导记录”。之所以叫“主引导记录”,是因为它是存在于驱动器开始部分的一个特殊的启动扇区。这个扇区包含了已安装的操作系统的启动加载器和驱动器的逻辑分区信息。所谓启动加载器,是一小段代码,用于加载驱动器上其他分区上更大的加载器。如何MBR被覆盖,操作系统就无法启动了。
MBR支持最大2TB磁盘,它无法处理大于2TB容量的磁盘。MBR还只支持最多4个主分区——如果你想要更多分区,你需要创建所谓“扩展分区”,并在其中创建逻辑分区。
GPT
GPT意为GUID分区表。(GUID意为全局唯一标识符)。这是
一个正逐渐取代MBR的新标准。它和UEFI相辅相成——UEFI用于取代老旧的BIOS,而GPT则取代老旧的MBR。之所以叫作“GUID分区表”,是因为你的驱动器上的每个分区都有一个全局唯一的标识符(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GUID)——这是一个随机生成的字符串,可以保证为地球上的每一个GPT分区都分配完全唯一的标识符。
在MBR磁盘上,分区和启动信息是保存在一起的。如果这部分数据被覆盖或破坏,事情就麻烦了。相对的,GPT在整个磁盘上保存多个这部分信息的副本,因此它更为健壮,并可以恢复被破坏的这部分信息。
GPT的硬盘大小大得多,几乎没有限制,最大可支持18EB。而主分区的数量也非常多,可以支持多达128个主分区,所以在GPT中没有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的概念,都是主分区,当然也是可以创建的,但是没有必要。
但GPT也有缺点,就是不太适合x86,也就是32位的系统。
了解了分区标准之后,我们来进行磁盘的分区。
首先使用MBR进行分区。
博主使用虚拟机,所以可以很方便的进行硬盘的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