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笔记-第一章-剿夷与抚夷-第六节-剿夷派又抬头

鸦片战争后,广州因历史原因形成了强烈的仇外情绪,尤其体现在入城问题上,而上海则采取了更为开放的态度,允许外国人居住并设立租界。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鸦片战争后的形式
广州人的仇外心理

五口通商以后,广州与外国人的冲突最多,感情最坏。其原因有1、英国人在广州受气多年,鸦片战争让英国人“腰杆子硬起来”,对中国人带几分仇视;2、《南京条约》协定了关税,广州的地方官商再无法发大财。被禁了财源的地方官吏,无论大小,都恨外国人。《南京条约》加开了通商港口,广州十三行的生意被其他港口分流,上海日甚一日,广州每况愈下:商人也恨外国人。

仇外心理的直接表现是杀外国人。

入城问题

鸦片战争以前,外商都在广州十三行做买卖,广州十三行位于广州城外,外人不许入城。如今,外人争意气,偏要入城,不许入城就是看不起他们。然而广州人似乎把城内当成了“圣地”,坚决不允许外人进入。双方愈演愈烈,以至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英国人兵临城下,要求入城。当时的两广总督耆英以两年为期作为缓兵之计。1849年,两年期限到,英国人再次要求入城,然而此时的士大夫和民众一致反对,明面上不与英人剿夷,私下里组织民众随时准备战斗。英人不愿为意气之争与中国决裂,事态并未进一步扩大。

与广州相比,上海就不存在入城问题。外人初入上海,在上海城内租借民房,后感觉街道狭小,卫生差,主动请求在城外划地作为外人的居留地。上海道台考虑到华洋杂处,不好管理,也同意划洋人住宅区。上海租界就此诞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