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一章总结

1.1 计算机发展概述

996.icu

1.1.1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第一台计算机:ENIAC

第一代: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

  • 逻辑元件:真空电子管
  • 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维护困难,价格昂贵,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第二代: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

  • 逻辑元件:晶体管
  • 性能有所提高,开始应用于数据处理

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

  • 逻辑元件: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
  • 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产品走向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4至今)

  • 逻辑元件: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VLSI)

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1.1.2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1. 科学计算
  2. 计算机控制
  3. 测量和测试
  4. 信息处理
  5.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教学
  6. 人工智能
  7. 计算机模拟
  8. 多媒体应用

1.2 微型计算机概述

1.2.1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 根据微处理器的字长和功能划分

第一阶段(1971-1973)

  • 4位和8位低档位处理器时代
  • Intel4004,Intel8008以及七组成的MCS-4和MCS-8微机

第二阶段(1971-1977)

  • 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
  • Intel8080/8085、Motorola公司的M6800和Zilog公司的Z80

第三阶段(1978-1984)

  • 16位微处理器时代
  • Intel8086/8088、Motorola公司的M68000和Zilog公司的Z8000

第四阶段(1985-1992)

  • 32位微处理器时代
  • Intel80386/80486、Motorola公司的M69030/68040等

第五阶段(1993-2005)

  • 奔腾(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时代
  • Intel奔腾系列芯片以及与之兼容的AMD的K6系列微处理器芯片

第六阶段(2005至今)

  • 酷睿(Core)系列微处理器时代

1.2.2 微处理器的发展

  • 摩尔定律
  • Intel合作伙伴高登·摩尔于1965年提出
  • 微处理器晶体管密度与摩尔定律

1.2.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