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面对全球化商业竞争,企业出海亟需高质量翻译支持,包括不限于产品UI、技术文档、营销资料等面向出海国语种的全线配备。当下AI技术蓬勃发展,如何利用AI深度赋能提升翻译质量?如何将翻译工作流形成标准化工具链?如何构建切合实际场景的质量评估体系?这些都是企业翻译业务面临的现实挑战。
本文主要聚焦中英场景,从ZStack文档实践出发,围绕本地模型部署与精调、一站式AI翻译平台设计思路、实际建设难题与攻克等要点,向大家全面深入介绍ZStack AI翻译平台建设的成功实践。
(二)本地模型部署与精调
当下,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LLM)在通用翻译领域已展现出强大能力。借助零样本学习(Zero-shot)和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PE),LLM能够处理绝大多数日常语言的互译任务,其流畅度和上下文理解能力远超传统机器翻译系统。
然而,当场景切换至专业领域翻译(如云计算软件文档),通用LLM立即暴露出明显短板:无法理解企业特定术语体系和表达规范。

图1. 通用LLM的翻译短板
为应对上述挑战,ZStack采取“基础模型+领域精调”技术路线,通过以下五个关键环节构建专业翻译能力。
1.数据准备
模型精调的效果高度依赖训练语料的质量。ZStack构建了分层次、高标准的语料筛选体系,语料来源分布确保核心技术文档(如用户手册)占比50%、产品UI界面文字(如界面提示语)占比不低于40%、辅助技术文档(如实践教程)占比10%,并且所有双语语料均需通过术语准确性、风格一致性、技术深度、场景覆盖度等维度的严格审核。
2.模型选择
选用Qwen2.5-7B-Instruct作为基础模型,该开源模型在保持7B参数规模适中性的同时,展现出良好的多语言处理能力和架构扩展性。</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80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