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需求的一点想法

回顾这半年多来,项目中的需求带开发都是我一个人做的。在此之前还没有这么正式的做过需求。所以有一些感慨。

 

1、需求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所以对理解能力要求很高。在做需求的时候,必须不厌其烦的对每一个功能点从不同的角度向客户说明,以求让双方想法一致。即使客户表达能力不好,责任也不是他的。用“挖掘”来形容这个过程太恰当了。

 

2、需求文档对表达能力要求也很高。需求描述偏差一点点,人家的理解就会完全不同。但是表达能力再强,通常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别人的理解能力还参差不齐呢。唯一的补偿办法,就是面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需求的真实意图能够被传达。

 

有人觉得需求文档模板化能够提高质量。我觉得这是徒劳。每个项目都会有一套自己的最佳表达方式,需求文档模板订得越细,就越难以表达真正的需求。

 

平常多写写博客文章,也是锻炼表达能力的方法哈。

 

3、要做好需求,客户的积极性极其重要。客户没有积极性,这需求就算完了。其实,作为项目的最大受益者,客户理应对项目保持足够的关注。如果不能,那必须提醒客户。而且需求人员也要保持积极,不能向客户泼凉水。

 

4、当需求谈好以后,客户相信的是需求人员,而不是需求规格说明书。所以客户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签字确认时,他想的还是:既然我跟需求人员达成了一致,这个内容就不重要了吧。

 

<think>嗯,用户想要找一些更具创新性的想法或内容。首先得理解用户的需求,可能是想突破常规,寻找别人没怎么尝试过的新点子。需要覆盖不同领域,比如科技、艺术、环保、教育这些方面。接下来得考虑怎么组织这些创意,确保每个点子都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能太天马行空。 得先调用搜索工具,找最近的新颖创意。比如最近有没有什么科技方面的突破,或者艺术上的新形式,环保领域有什么新技术,教育有没有创新的方法。然后还要考虑如何整合这些信息,分门别类,让用户看起来清晰。 然后要检查是否符合要求,比如不能把所有引用堆在最后,每个方法之间换行,不用第一人称,不用步骤词汇。还要注意数学公式和代码的格式,如果有的话。不过这个问题可能不太涉及公式和代码,但得留意用户有没有提到相关的内容。 再考虑相关问题的部分,得基于用户的原始问题和回答内容。比如可能会问如何评估创意可行性,或者某个领域的具体案例,或者如何将创意商业化。这些问题要自然延伸,帮助用户进一步探索。 最后要确保整个回答结构正确,没有使用被禁止的格式,相关问题的标题正确,三个问题编号正确。可能还需要检查有没有遗漏的创新领域,或者是否有更前沿的例子可以替换。总之,得确保信息新颖、有操作性,并且符合格式要求。</think>通过整合前沿领域研究和跨学科趋势,以下提供五个创新方向及实施路径: **1. 量子计算+艺术可视化系统** 开发基于量子比特状态的艺术生成算法,利用量子叠加态生成动态视觉作品。通过IBM Quantum Experience平台接入真实量子计算机,将量子状态转换为RGB色彩空间: ```python from qiskit import QuantumCircuit, execute, Aer def quantum_color_generator(): qc = QuantumCircuit(3) qc.h([0,1,2]) simulator = Aer.get_backend('statevector_simulator') result = execute(qc, simulator).result() state = result.get_statevector() return tuple(int(255*abs(x)**2) for x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