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备的时候,选的是ACE题,A题自己准备,C题和队友过了遍思路,E题仿真模拟了一次。最后看题,其他题变化较大,自己比赛的话倾向于F,但是考虑到团队整体能力,选了和18年差别不大的E题。
第一个建议,选题要快。
这次因为是我选题,所以比较果断,基本上全部题看过一遍就定了。(然后又睡了几个钟,哈哈)早上六点放题,尽可能的在上午选好题,最晚也要在第一天定下题。
遇到实在不清楚哪题好的情况,每题都限制一个思考时间,比如半个钟,在看题的时候过一遍建模的思路,要是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思路就可以做,要是在前两个问就卡的可以放过先,看看其他题再做决定。
最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当然,某些爱好广泛的大佬都会,看每一道题都亲切的很(就是有这样的大佬。。。)这时候就要找亮点,看看已掌握的知识点或者受手上的资源可不可以支撑你做出一个创新实用的模型。
我们队全员都睡了个上午,中午吃了饭才正式开始建模,下午先是确定行文结构和基本模型。
第二,保证睡眠时间。
我们队都是熬的了夜起不了早的,所以我控制的时间都是下午到晚上工作,早上睡觉。这个时间是在模拟赛的时候就决定下来的。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建议,但是考虑到大家的生活作息习惯都不一样,可以在模拟赛的时候就定一下睡觉时间,在保证睡的够的同时也要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时间。我在模拟赛定了八点起。。。结果第二天三个人八点都没到,我迟了五分钟,另外两个,一个迟了半个钟,另一个迟了一早上。这就让我认识到早起好像不是很行,所以改变了时间。而且早起的那个早上,还是觉得困,精神不集中,感觉效率不高。但是中午开始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感觉比起十一点都躺在床上睡不着,不如写到凌晨,困了再去睡,对我们而言是比较合理的。
第三,抓紧进度。
我们在上午订好题,下午就理清行文思路。相对而言E题还是以论文为主,所以确定行文思路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先定好论文的各部分内容,在写的时候不容易思路混乱,或者是各部分混杂。只是比赛的论文,总的来说不算太长,不过资料多,看多了总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第二天就是完善基本模型,确定指标。第三天对之前的模型进行完善和创新(如果有的话)。在建模的同时论文也要跟上,同时排版当然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