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列表
散列表,也叫哈希表,是根据关键码和值(Key和Value)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通过key和value来映射到集合中的一个位置,这样就可以很快找到集合中的对应元素。
记录的存储位置 = f(key)
这里的对应关系 f 成为散列函数,又称为哈希(hash函数),而散列表就是把Key通过一个固定的算法函数既所谓的哈希函数转换成一个整型数字,然后就将该数字对数组长度进行取余,取余结果就当作数组的下标,将value存储在以该数字为下标的数组空间里,这种存储空间可以充分利用数组的查找优势来查找元素,所以查找的速度很快。
哈希表在应用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就如Java中有些集合类就是借鉴了哈希原理构造的,例如HashMap,HashTable等,利用hash表的优势,对于集合的查找元素时非常方便的,然而,因为哈希表是基于数组衍生的数据结构,在添加删除元素方面是比较慢的,所以很多时候需要用到一种数组链表来做,也就是拉链法。拉链法是数组结合链表的一种结构,较早前的hashMap底层的存储就是采用这种结构,直到jdk1.8之后,才换成了数组加红黑树的结构
哈希表的应用场景很多,当然也有很多问题要考虑,比如哈希冲突的问题,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导致应用崩溃。
二、堆
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数据结构,可以被看做一棵树的数组对象,具有以下的性质:
堆中某个节点的值总是不大于或不小于其父节点的值
堆总是一颗完全二叉树
将根节点最大的堆叫做最大堆或大根堆,根节点最小的堆叫做最小堆或小根堆。常见的堆有二叉堆、斐波那契堆等
堆的定义如下:
n个元素的序列{k1,k2,k3,ki,…,kn}当且仅当满足下关系是,称之为堆。 (ki <= k2i,ki <= k2i+1)或者(ki >= k2i,ki >= k2i+1),(i = 1,2,3,4,…n/2),满足前者的表达式的成为小顶堆,满足后者表达式的为大顶堆,这两者的结构图可以用完全二叉树排列出来
因为堆有序的特点,一般用来做数组中的排序,称为堆排序
三、图
图是由结点的有穷集合V和边的集合E组成。其中,为了与树形结构加以区别,在图结构中常常将结点称为顶点,边是顶点的有序偶对,若两个顶点之间存在一条边,就表示这两个顶点具有相邻关系
按照顶点指向的方向可分为无向图和有向图:
图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数据结构,在存储数据上有着比较复杂和高效的算法,分别有邻接矩阵、邻接表、十字链表、邻接多重表、边集数组等存储结构,这里不做展开,读者有兴趣可以自己学习深入。
数据结构 (二)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3-11-05 13:32:34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