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DB安装部署指导:
1.安装包:mongodb-linux-x86_64-3.4.18.tgz
2.解压文件 tar -zxvf mongodb-linux-x86_64-3.4.18.tgz -C /home/install
3.创建日志文件夹,数据库文件夹及配置文件夹
mkdir /home/software/mongodb/data
mkdir /home/software/mongodb/etc
mkdir /home/software/mongodb/log
4.创建配置文件
vim /home/software/mongodb/etc/mongodb.conf
dbpath=/home/software/mongodb/data
logpath=/home/ software/mongodb/log/mongodb.log
port=27017
fork=true
#journal=false
storageEngine=mmapv1
auth=false
bind_ip=0.0.0.0
5.mongod的主要参数有:
dbpath: 数据文件存放路径,每个数据库会在其中创建一个子目录。用于防止同一个实例多次运行的mongod.lock也保存在此目录中。
logpath:错误日志文件
logappend: 错误日志采用追加模式(默认是覆写模式)
bind_ip: 对外服务的绑定ip,一般设置为空,及绑定在本机所有可用ip上,如有需要可以单独指定
port: 对外服务端口。Web管理端口在这个port的基础上+1000
fork: 以后台Daemon形式运行服务
journal:开启日志功能,通过保存操作日志来降低单机故障的恢复时间,在1.8版本后正式加入,取代在1.7.5版本中的dur参数。
syncdelay: 执行sync的间隔,单位为秒。
directoryperdb: 每个db存放在单独的目录中,建议设置该参数。
maxConns: 最大连接数
repairpath: 执行repair时的临时目录。在如果没有开启journal,异常宕机后重启,必须执行repair操作
6.启动MongoDB
./mongod -config /home/install/momgodb/etc/mongodb.conf
7.利用mongo命令连接mongoDB服务器端
./mongo —进入MongoDB客户端
进入MongoDB客户端的截图如上所示
use admin
db.createUser({
user:‘admin’,
pwd:‘123456’,
roles:[
{ role:‘userAdminAnyDatabase’, db: ‘admin’},
{role : “dbOwner”,db : “admin”},
{role : “clusterAdmin”, db: “admin”}
]
}); —创建用户设置密码
db.auth(‘admin’, ‘123456’) 用户权限授权
db.shutdownServer() 在客户端停止MongoDB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