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master ~]# vim /etc/ypserv.conf
dns:no #NIS服务器大多使用于内部局域网,只要有/etc/hosts即可,不用DNS啦
files:30 #预设会有30个数据库被读入内存当中,其实我们的账号档案并不多,30个够用了。
xfr_check_port:yes #与master/slave 有关,将同步更新的数据库比对所使用的端口,放置于<1024内。
#底下则是设定限制客户端或slave server查询的权限,利用冒号隔成四部分:
#[主机名/IP] :[NIS域名] :[可用的数据库名称] :[安全限制]
#[主机名/IP]: 可以使用network/netmask 如192.168.100.0/255.255.255.0
#[NIS域名]: 例如本案例中的RHCE
#[可用的数据库名称]: 就是由NIS制作出来的数据库名称;
#[安全限制] : 包括没有限制(none)、仅能使用<1024 (port)及拒绝(deny)
#一般来说,你可以依照我们的网域来设定成为底下的模样:
127.0.0.0/255.255.255.0 :* :* :none
192.168.1.0/255.255.255.0 :* :* :none
* :* :* :deny
#星号(*)代表任何数据都接受的意思。上面三行的意思是,开放lo内部接口
#开放内部LAN网域,且杜绝所有其他来源的NIS要求的意思
#还有一个简单的算法,你可以先将上面的三行批注,然后加入这一行即可:
* :*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