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ulink/Stateflow中的安全建模模板与复用体系
“功能安全的成熟,不在于检测了多少风险,而在于建模语言中是否内化了安全逻辑。”
一、为什么要构建安全建模模板体系?
在功能安全项目中,最容易失控的不是算法,而是对策实现的不一致:
-
不同工程师用不同方式实现防抖、限幅、锁存;
-
逻辑类似,但参数、触发条件、容错时序不统一;
-
审查难、验证难、移植难。
这种混乱违背了功能安全的核心精神——
“一致性、可追溯性、可验证性。”
因此,工程化的目标是:
把安全对策沉淀为一套可复用、可配置、可验证的模型模板体系(Safety Pattern Library)。
二、安全模板体系的分层架构
典型安全建模体系可分为五层:
| 层级 | 名称 | 角色 | 工具对象 |
|---|---|---|---|
| L1 | 基础安全单元(Primitive Safety Unit) | 实现最小安 |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