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程滤波算法用于去除低矮地物及地面点云

69 篇文章 ¥59.90 ¥99.00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点云处理算法,通过相似性聚类和光谱分析有效去除低矮地物,同时保留高层建筑。实验表明该算法在点云高程滤波中表现出色。

摘要:高程滤波是一种常用的点云处理方法,用于去除低矮地物和地面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性聚类和光谱分析的高程滤波算法,该算法能够准确地去除低矮地物,并保留高层建筑等地物。

关键词:点云处理;高程滤波;相似性聚类;光谱分析

1.引言

随着激光扫描仪和三维重建技术的不断发展,点云数据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然而,点云数据中常常包含有低矮地物,如小树、灌木和杂草等。这些低矮地物会给后续的地物分类和建筑物提取等任务带来困难。因此,高程滤波算法成为点云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相关工作

目前,已经有很多高程滤波算法被提出。其中,最为常用的是移动窗口平均滤波算法和局部地面估计算法。然而,这些算法往往无法准确地去除低矮地物,同时也会误删高层建筑。

3.算法设计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性聚类和光谱分析的高程滤波算法。具体步骤如下:

(1)点云分割:首先,将原始点云数据进行分割,得到一组小的点云簇。可以使用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如K-means算法。

(2)地面提取:对每个点云簇进行地面提取。我们通过光谱分析来判断每个点云簇是否为地面。一般来说,地面点的高程变化较小,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来确定地面点。

(3)地面点剔除:将被判定为地面的点从点云中剔除。

(4)低矮地物过滤:对剩余的点云进行相似性聚类,将低矮地物聚类成一类。我们可以使用密度聚类算法,如DBSCAN算法。

(5)高层建筑保留:根据点云的高程信息,将高层建筑点云提取出来,并保留在最终的点云中。

4.实验与结果

我们使用了一组真实的激光扫描点云数据进行实验。在给定的数据集上,我们比较了本文提出的高程滤波算法与传统

<think> 我们正在处理LAS文件点云分类问题,需要将点云分为地面、树木、力线、力杆塔等类别。 根据引用[1],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 首先进行高程滤波去除地面点和低矮地物点。 2. 然后利用点云的空间维度特征(通过计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来估计)来提取力线点。 但是,我们还需要分类地面、树木、力杆塔。因此,整个流程可以设计为: 步骤1:读取LAS文件。 步骤2:地面点提取(例如使用布料模拟滤波CSF或形态学滤波)。 步骤3:从非地面点中分离出低矮地物(如植被、建筑物等)和杆塔、力线等。但引用中先去除地面和低矮地物,然后提取力线。我们需要调整顺序。 更合理的步骤: 1. 使用高程滤波(或形态学滤波)提取地面点(地面点通常具有最低的高程,且连续)。 2. 剩下的非地面点中,我们首先利用空间维度特征提取力线(力线具有线状特征,即一维特征,对应的特征值一个很大,两个很小)。 3. 然后,在剩余的点中,杆塔通常具有垂直的柱状特征(二维特征,即两个特征值较大,一个较小),而树木则呈散乱分布(三维特征,三个特征值接近)。 4.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特征(如强度、颜色等)来辅助分类。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步骤1:读取LAS文件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lasFileReader函数读取.las文件。 步骤2:地面点滤波 可以使用渐进形态学滤波(progressive morphological filter)或者布料模拟滤波(CSF)来提取地面点。MATLAB中,可以使用pcfitplane函数结合RANSAC来拟合地面,但这可能不如专门的滤波方法。或者,我们可以使用内置的pcsegment函数进行地面分割?但MATLAB点云处理工具箱中没有直接提供形态学滤波函数,因此可能需要自己实现或使用其他方法。 步骤3:非地面点分类 对于非地面点,我们计算每个点的邻域(例如K近邻)的协方差矩阵,然后计算特征值,得到三个特征值λ1≥λ2≥λ3,然后计算维度特征: 线性度:Lλ = (λ1-λ2)/λ1 平面度:Pλ = (λ2-λ3)/λ1 散射度:Sλ = λ3/λ1 力线点:具有高线性度(Lλ接近1),因为力线是线状结构。 力杆塔:具有高平面度?但实际上杆塔是垂直的柱状结构,它可能同时具有线性和平面特征,但通常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具有高平面度的结构(因为杆塔侧面是平面?)。实际上,杆塔可能表现为线性(如果从侧面看)或者平面(如果从正面看)?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多个特征。 另一种方法:杆塔通常是垂直的,我们可以利用垂直方向上的线性特征(即沿z轴方向延伸)来提取杆塔。树木则表现为散射(三个维度特征值都较大且接近)。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分类: - 力线:线性度大于阈值(例如0.8)且高程较高(因为力线通常架在空中,且高于植被)。 - 力杆塔:线性度大于阈值(但可能比力线低)且具有垂直方向性(例如主方向与Z轴夹角小)?或者平面度较高?同时,杆塔通常与地面垂直,且底部连接地面,但我们已经去除了地面点,所以杆塔点会从地面以上开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局部点云的主方向来判断。 - 树木:散射度大于阈值(例如0.7)且高程较高(但低于力线)。 然而,由于点云可能包含其他物体(如建筑物),因此我们可能需要逐步剔除。 具体步骤建议: 1. 读取点云 2. 地面点提取:使用渐进形态学滤波(需要自己实现)或者使用CSF滤波(MATLAB没有内置,但可以找到第三方代码)或者使用RANSAC拟合地面(适用于较平坦的地形)。 3. 非地面点中,计算每个点的邻域协方差矩阵,然后计算特征值,得到线性度、平面度和散射度。 4. 设置阈值: 力线:线性度>0.8 且 高程高于一定值(例如比地面高5米以上)且高程低于杆塔(或者杆塔通常更高?实际上力线可能和杆塔顶部高度相当,所以这个条件需要谨慎) 杆塔:平面度>0.7 且 局部点云的法线方向与垂直方向(z轴)的夹角较小(例如小于10度)?或者杆塔点具有较高的高度范围(从地面以上到最高点)。 树木:散射度>0.7 且 高程高于地面点一定值。 但是,这些阈值需要根据实际场景调整。 另外,还可以考虑使用点云强度信息,因为力线、杆塔的强度可能与树木不同。 由于MATLAB没有直接提供这些分类的函数,我们需要自己实现。 下面给出一个框架代码: 注意:由于时间限制,这里只提供主要步骤的代码框架,具体参数需要调整。 步骤1:读取LAS文件 ```matlab lasReader = lasFileReader('file.las'); ptCloud = readPointCloud(lasReader); ``` 步骤2:地面点提取(这里使用简单的RANSAC拟合平面作为地面,但实际中需要多次拟合或使用更复杂的方法) ```matlab maxDistance = 0.1; % 根据点云调整 maxAngularDistance = 5; % 角度容差(度) referenceVector = [0,0,1]; % 假设地面法线是垂直向上的 [model, inlierIdx, outlierIdx] = pcfitplane(ptCloud, maxDistance, referenceVector, maxAngularDistance); ground = select(ptCloud, inlierIdx); nonGround = select(ptCloud, outlierIdx); ``` 步骤3:对非地面点进行K近邻搜索,计算每个点的特征值 ```matlab nonGroundPoints = nonGround.Location; % 获取非地面点的坐标 k = 50; % 近邻点数 % 创建KDTree模型 kdTree = KDTreeSearcher(nonGroundPoints); % 预存特征 linearity = zeros(size(nonGroundPoints,1),1); planarity = zeros(size(nonGroundPoints,1),1); scattering = zeros(size(nonGroundPoints,1),1); for i = 1:size(nonGroundPoints,1) [idx, ~] = knnsearch(kdTree, nonGroundPoints(i,:), 'K', k); neighbors = nonGroundPoints(idx,:); % 计算协方差矩阵 covMat = cov(neighbors); % 计算特征值 eigVals = eig(covMat); eigVals = sort(eigVals, 'ascend'); % 从小到大排序,所以λ1=eigVals(3), λ2=eigVals(2), λ3=eigVals(1) lambda1 = eigVals(3); lambda2 = eigVals(2); lambda3 = eigVals(1); % 计算特征 linearity(i) = (lambda1 - lambda2) / lambda1; planarity(i) = (lambda2 - lambda3) / lambda1; scattering(i) = lambda3 / lambda1; end ``` 步骤4:根据特征分类 ```matlab % 设置阈值 linearityThresh = 0.8; planarityThresh = 0.7; scatteringThresh = 0.7; % 提取力线点:线性度高且高程高于地面一定高度(例如5米) % 注意:这里需要知道地面点的高程,我们可以取地面点的高程最大值作为参考地面 maxGroundZ = max(ground.Location(:,3)); minHeightAboveGround = 5; % 最小离地高度 powerlineMask = linearity > linearityThresh & (nonGroundPoints(:,3) > maxGroundZ + minHeightAboveGround); powerlinePoints = nonGroundPoints(powerlineMask, :); % 在剩余的点中提取杆塔和树木 remainingMask = ~powerlineMask; remainingPoints = nonGroundPoints(remainingMask,:); remainingLinearity = linearity(remainingMask); remainingPlanarity = planarity(remainingMask); remainingScattering = scattering(remainingMask); % 杆塔:平面度较高且具有垂直特征(如何判断垂直特征?可以检查法线方向?) % 这里我们简单使用平面度阈值,同时杆塔点的高程范围较大(从接近地面到高处) % 注意:杆塔点应该从地面以上开始,所以最低点应该大于maxGroundZ(但非地面点已经满足) % 我们计算每个点邻域内的高程范围(垂直跨度),杆塔的垂直跨度较大 % 由于前面已经计算了每个点的邻域,我们可以预先计算每个点的局部高程范围(这里为了简化,我们直接使用整个杆塔可能具有的连续垂直分布,但局部邻域可能无法反映整个杆塔,所以需要改进) % 替代方案:使用聚类方法,将剩余点聚类,然后根据聚类的形状判断(例如杆塔是垂直的细长形状) % 因此,这里我们暂时用平面度和高程范围来分类杆塔(不够准确,但作为示例) % 首先,我们计算每个点的局部高程范围(重新计算剩余点的邻域高程范围) %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我们可以使用步骤3中已经计算的邻域,但步骤3中我们只计算了非地面点的邻域,且剩余点是非地面点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重新计算剩余点的邻域特征(包括高程范围) % 这里为了简化,我们直接使用平面度阈值,并且要求点的高程大于地面以上一定高度(但树木也会满足,所以需要结合其他特征) % 我们可以这样:杆塔点通常位于力线附近,且呈垂直方向,我们可以计算每个点邻域的法线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夹角 % 但计算法线需要重新计算协方差矩阵,我们已经有了协方差矩阵,可以用于算法线(最小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法线方向) % 因此,我们在步骤3中已经可以计算每个点的法线(但没有保存)。为了效率,我们可以在步骤3中同时保存法线。 % 由于代码复杂度,这里我们仅用平面度阈值和高度条件来初步提取杆塔候选点: towerMask = remainingPlanarity > planarityThresh & (remainingPoints(:,3) > maxGroundZ + minHeightAboveGround); towerPoints = remainingPoints(towerMask, :); % 树木:散射度高 % 在剩余点中(既不是力线也不是杆塔候选点)提取树木 remainingAfterTower = ~towerMask; % 注意:这个mask是在剩余点(即非力线点)中的索引 vegetationMask = remainingAfterTower & (remainingScattering > scatteringThresh); vegetationPoints = remainingPoints(vegetationMask, :); % 剩余的点可以归为未分类点(可能是建筑物、汽车等) ``` 步骤5:将分类结果保存回点云对象或LAS文件 注意:上述方法非常简化,实际应用中需要更精细的算法,例如: - 地面提取需要更鲁棒的方法(如渐进形态学滤波)。 - 杆塔提取可能需要先检测力线,然后根据力线找到杆塔(因为力线连接杆塔)。 - 使用聚类方法对杆塔和树木进行聚类,然后根据聚类的几何特征(如高度、体积、形状等)进行分类。 此外,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如使用点云特征训练分类器)。 由于引用[1]提到使用维度特征,所以我们主要使用了这种方法。 参考文献: [^1]: 一种高程滤波方法去除低矮地物及地面点(这里未给出具体文献,但方法类似) 注意:以上代码未经过测试,且参数需要根据实际点云调整。 §§相关问题§§ 1. 在MATLAB中如何读取和写入LAS文件? 2. 如何实现渐进形态学滤波进行地面点提取? 3. 点云分类中除了维度特征还有哪些特征? 4. 如何利用点云强度信息进行分类? </think>### MATLAB对.las文件进行地面、树木、力线、力杆塔分类的方法 在MATLAB中处理.las文件进行点云分类,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 1. **读取LAS文件** 使用`lasFileReader`和`readPointCloud`函数: ```matlab lasReader = lasFileReader('pointcloud.las'); ptCloud = readPointCloud(lasReader); ``` #### 2. **地面点提取** 采用**高程滤波**或**布料模拟滤波(CSF)**: ```matlab % 高程滤波示例 elevationThresh = 0.5; % 阈值根据场景调整 groundIdx = find(ptCloud.Location(:,3) < min(ptCloud.Location(:,3)) + elevationThresh); groundCloud = select(ptCloud, groundIdx); ``` #### 3. **非地面点分类** 对非地面点计算**协方差矩阵特征值**,估算维度特征[^1]: ```matlab nonGroundCloud = select(ptCloud, setdiff(1:ptCloud.Count, groundIdx)); k = 50; % 近邻点数 eigenFeatures = zeros(nonGroundCloud.Count, 3); % 存储特征值 for i = 1:nonGroundCloud.Count [indices, ~] = findNearestNeighbors(nonGroundCloud, nonGroundCloud.Location(i,:), k); covMat = cov(nonGroundCloud.Location(indices,:)); eigenVals = sort(eig(covMat), 'ascend'); % λ₁ ≤ λ₂ ≤ λ₃ eigenFeatures(i,:) = [eigenVals(1)/sum(eigenVals), eigenVals(2)/sum(eigenVals), eigenVals(3)/sum(eigenVals)]; end ``` #### 4. **基于维度特征的分类** - **力线提取**:高线性特征(一维主导) $$ a_{1D} > 0.8 \quad \text{且} \quad a_{2D} < 0.2 $$ ```matlab powerlineMask = eigenFeatures(:,3) > 0.8 & eigenFeatures(:,2) < 0.2; powerlineCloud = select(nonGroundCloud, powerlineMask); ``` - **力杆塔提取**:高平面特征(二维主导) $$ a_{2D} > 0.6 \quad \text{且} \quad \text{垂直方向分布} $$ ```matlab towerMask = eigenFeatures(:,2) > 0.6 & (max(z)-min(z)) > 5; % 高度差阈值 towerCloud = select(nonGroundCloud, towerMask); ``` - **树木提取**:高散射特征(三维均匀) $$ a_{3D} > 0.7 \quad \text{且} \quad a_{1D} \approx a_{2D} \approx a_{3D} $$ ```matlab vegetationMask = eigenFeatures(:,3) > 0.7 & abs(eigenFeatures(:,1)-0.33)<0.1; vegetationCloud = select(nonGroundCloud, vegetationMask); ``` #### 5. **可视化与输出** ```matlab figure; pcshowpair(powerlineCloud, towerCloud); legend('力线', '杆塔'); writeLAS(groundCloud, 'ground.las'); % 输出分类结果 ``` #### 关键参数说明 | 特征类型 | 数学条件 | 物理特性 | |----------|-----------------------|------------------| | 力线 | $a_{1D} > 0.8$ | 线性结构(一维) | | 杆塔 | $a_{2D} > 0.6$ | 平面结构(二维) | | 树木 | $a_{3D} > 0.7$ | 散射结构(三维) | [^1]: 维度特征通过点云邻域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计算,目标点服从三维的概率分布为$(a_{1D},a_{2D},a_{3D})$,对应线性/平面/散射特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