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时隙ALOHA
-给5个Tag,写出完整识别过程
第1帧:
时隙1: T1,T3 [冲突] (1001,1011)
时隙2: T2,T4 [冲突] (1010,1100)
时隙3: T5 [成功] (1101) → T5已识别
第2帧:
时隙1: T3 [成功] (1011) → T3已识别
时隙2: T1,T4 [冲突] (1001,1100)
时隙3: T2 [成功] (1010) → T2已识别
第3帧:
时隙1: 空 [空闲]
时隙2: T4 [成功] (1100) → T4已识别
时隙3: T1 [成功] (1001) → T1已识别
二进制树算法
初始: [1001,1010,1011,1100,1101]
第1层分裂:
- 0xxx: 无
- 1xxx: [1001,1010,1011,1100,1101] [冲突]
第2层分裂:
- 10xx: [1001,1010,1011] [冲突]
- 11xx: [1100,1101] [冲突]
第3层分裂(10xx):
- 100x: [1001] [成功] → T1已识别
- 101x: [1010,1011] [冲突]
第3层分裂(11xx):
- 110x: [1100] [成功] → T4已识别
- 111x: [1101] [成功] → T5已识别
第4层分裂(101x):
- 1010: [1010] [成功] → T2已识别
- 1011: [1011] [成功] → T3已识别
两种防碰撞算法的本质区别
1. 帧时隙ALOHA:
```
本质:随机访问
- Tag随机选择时隙发送
- 冲突后随机重试
- 概率性算法
- 可能出现无限冲突
```
示意图:
```
时隙1 时隙2 时隙3
↓ ↓ ↓
[Tag1] [Tag2] [空闲] 随机分布
[Tag3] [Tag4] 可能冲突
```
2. 二进制树:
```
本质:有序划分
- 按ID前缀分组
- 冲突后二分处理
- 确定性算法
- 必定能完成识别
```
示意图:
```
所有Tag
↓
0xxx 1xxx
↓ ↓
00xx 01xx 10xx 11xx 逐层划分
```
关键区别:
- ALOHA是"碰运气"
- 二进制树是"分而治之"
帧时隙ALOHA和二进制树算法的核心原理
1. 帧时隙ALOHA:
```
"多个Tag随机选择时隙发送数据,冲突则下一帧重试"
```
2. 二进制树:
```
"按Tag的ID前缀将冲突组分成两半,直到分裂成单个Tag"
```
更形象的比喻:
- ALOHA像"排队上车,撞了就重新排"
- 二进制树像"二分查找,分组到不能分"
静态与动态防碰撞算法的区别
1. 静态:
```
特点:识别过程中不允许新Tag进入
比喻:好比"关门考试"
- 帧时隙ALOHA:考试开始后不能进考场
- 二进制树:分组过程中不加新考生
```
2. 动态:
```
特点:识别过程中允许新Tag随时进入
比喻:好比"开放考场"
- 帧时隙ALOHA:考试期间可以持续进场
- 二进制树:分组过程中可以加入新考生
```
本质区别:
- 静态:Tag数量固定
- 动态:Tag数量可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