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IDC 预测,全球每秒产生的数据量将从 2023 年的 4.2PB 激增至 2028 年的 12.5PB。AI大模型引发的数据海啸正席卷而来,驱动智能加速的同时,也持续冲击着底层存储体系。
尽管企业纷纷投入千亿参数模型训练,但在数据存储环节却频频受阻:
-
原始数据分散,难以高效归集与调度;
-
存储延迟高企,GPU集群被迫“等待数据”,算力利用率严重下滑;
-
模型部署脆弱,单点故障频发,影响系统稳定性与持续交付。
AI洪流之下,传统存储架构正暴露出带宽瓶颈、扩展受限、可靠性不足等结构性短板。要真正释放AI潜力,构建面向大模型时代的高性能存储体系已势在必行。
面临的痛点
痛点一:数据孤岛吞噬效率
训练素材散落在各地工作站,图像、视频、音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如同碎片般散布。传统方案依赖人工收集、手动搬运,流程繁琐且易出错;即使引入分布式存储,跨地域数据同步仍受限于协议兼容性与带宽瓶颈。
某芯片企业就曾因数据归集缓慢,导致GPU集群长时间等待输入,整体算力利用率下滑近30%。
痛点二:存储性能扼杀算力
当数千张GPU同时调取百万级小文件时,存储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成为瓶颈。传统方案中:
-
全闪存阵列虽能提升读写速度,但面临成本高、扩展难的现实限制;
-
普通机械盘阵列则受制于 IOPS 性能,远无法支撑 AI 模型训练的高频并发需求。
在算力高速运行的背后,存储延迟直接拖垮模型训练效率。
痛点三:部署环节暗藏高风险
训练完成后的模型文件体积动辄数十甚至上百 GB,一旦存储系统缺乏高可用与容灾机制,极易在部署或上线阶段引发系统性风险。
某金融机构便曾因单一存储节点宕机,导致AI客服系统瘫痪长达6小时,直接经济损失超千万元。
群晖AI存储方案如何助力企业破局?
AI大模型训练对数据存储与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存储架构面临性能瓶颈、成本高昂、数据流转效率低等挑战。
针对这一“数据困局”,群晖重磅推出AI大模型训练三级存储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数据存取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助力企业加速AI研发进程。
1)准备阶段:终结数据孤岛
-
通用存储机型(RS系列)抓取边缘设备数据,实现集中化存储和管理
-
支持SMB/NFS/iSCSI多协议,无缝对接工作站
-
某大学案例:数据归集效率提升50%,释放30%磁盘空间
2)训练阶段:释放算力潜能
-
FS全闪系列(如FS6400)提供240,000 IOPS 4K随机写入
-
HD高密度系列(如HD6500)实现单机柜PB级存储
-
对比测试:Llama2 70B模型读取时间从50分钟压缩至5分钟
3)部署阶段:护航持续服务
-
GS分布式集群实现秒级故障切换,节点宕机服务零中断
-
不可变快照+WORM机制防勒索攻击
某芯片企业采用后,模型版本切换效率提升3倍!其在本地部署AI大模型的训练阶段,采用群晖全闪存存储FS6400,用于存储不断更新的大模型版本与训练数据,并通过中转站传输至推理阶段,支持模型快速切换与部署。
FS6400能提供高达503,341/200,613的高速随机读写IOPS(NFS),666,419/215,353的随机读写IOPS(iSCSI)充分满足AI模型训练与实际应用阶段对高性能存储的严苛要求。
依托群晖超过20年自主研发的DSM专业存储操作系统,FS6400具备RAID硬盘冗余、快照、版本控制等多项数据保护功能,并支持整机增量备份,集高性能、高可靠性与高性价比于一体,为企业级AI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安全多维度保险
群晖内置多维度的企业级安全防护,满足合规要求:Secure SignIn智能认证防范入侵,Snapshot Replication快照复制实时复制确保数据可回溯,加密存储空间满足等保要求。
当AI竞赛进入深水区,存储不再只是“仓库”,而是决定训练效率的核心引擎。群晖用三级存储架构打通数据动脉,让每张GPU卡都能全速运转——毕竟在万亿参数时代,快1秒的模型迭代,可能意味着改写行业格局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