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RAM

ZRAM是linux的一种内存优化技术,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划定一片区域,将压缩过后的硬盘数据放入该区域,以实现高速读取。
 

Solution I:

1. enable +CONFIG_ZRAM=y +CONFIG_ZSMALLOC=y in /arch/arm/configs/msm8xxx-perf_defconfig and /arch/arm/configs/msm8226_defconfig

2. 把busybox build到userdata image里面,并且指定目录:/data/busybox busybox在附件中

3. --- a/rootdir/etc/init.qcom.early_boot.sh +++ b/rootdir/etc/init.qcom.early_boot.sh @@ -136,6 +136,10 @@ case "$1" in          case "$soc_hwplatform" in              *)                  setprop ro.sf.lcd_density 320 +   chmod 755 /data/busybox/busybox +                echo $((256*1024*1024)) > /sys/block/zram0/disksize +                /data/busybox/busybox mkswap /dev/block/zram0 +                /data/busybox/busybox swapon /dev/block/zram0                  ;;          esac

4. then check /proc/meminfo     if SwapTotal:        262140 kB, zram work well.          solution II: 1. enable +CONFIG_ZRAM=y +CONFIG_ZSMALLOC=y in /arch/arm/configs/msm8xxx-perf_defconfig and /arch/arm/configs/msm8226_defconfig

2. push busybox to  /data folder 3. adb shell    cd data    chmod 755 /data/busybox    echo $((256*1024*1024)) > /sys/block/zram0/disksize    ./busybox mkswap /dev/block/zram0    ./busybox swapon /dev/block/zram0

4. then check /proc/meminfo     if SwapTotal:        262140 kB, zram work well.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zram压缩到emmc的比例的问题。首先,我需要确认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是否正确。zram是Linux内核中的一个模块,用于创建压缩的块设备在内存中,作为交换空间使用。而eMMC是一种常见的嵌入式存储设备,通常用于手机、平板等设备。用户的问题可能涉及到将zram压缩后的数据存储到eMMC中的比例,或者比较两者的压缩效率? 不过,用户的问题有些模糊,可能是指zram本身在内存中的压缩比例,而eMMC作为持久化存储,是否会影响这个比例?或者用户可能想问的是,如果将zram的数据换出到eMMC时的压缩比例?或者是否在eMMC上使用压缩文件系统时的比例? 首先,我需要明确zram的工作原理。zram在内存中创建一个块设备,写入的数据会被实时压缩,因此实际占用的内存比原始数据小。压缩比例通常取决于使用的压缩算法(如LZO、LZ4、zstd等)以及数据的可压缩性。例如,文本数据可能压缩得更好,而已经压缩过的文件如JPEG可能无法进一步压缩。 而eMMC是一种闪存存储设备,通常作为系统的根文件系统或存储介质使用。如果用户在问zram压缩后的数据再存储到eMMC时的比例,可能需要考虑两次压缩的情况。不过通常zram的数据在内存中被压缩,当需要换出到交换空间时,如果交换空间位于eMMC上,那么此时是否会被再次压缩呢?这取决于系统配置。例如,如果交换空间是普通的交换分区或文件,可能不会再次压缩,因为zram已经处理过压缩了。但如果是将zram中的数据换出到另一个压缩的块设备(比如使用zram和zswap的组合),情况可能不同。 不过,更可能的情况是用户混淆了zram和eMMC的作用。zram用于内存中的压缩交换,而eMMC是存储设备。可能用户的问题实际是zram在内存中的压缩比例,而他们提到eMMC是因为设备使用eMMC作为存储,想知道zram能节省多少内存空间,从而减少对eMMC的交换需求? 或者,是否有可能用户想了解在eMMC上使用压缩文件系统(如F2FS的压缩功能,或者Btrfs的透明压缩)时的压缩比例,与zram的压缩比例有何不同? 这时候可能需要进一步澄清,但根据用户的问题,需要基于现有信息进行回答。可能用户的问题表达有误,正确的问题应该是zram的压缩比例,或者当zram作为交换空间时,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包括减少对eMMC的写入次数,从而延长eMMC寿命,因为eMMC的写入次数有限。 例如,zram通过压缩内存中的数据,减少了需要换出到交换空间(可能在eMMC上)的数据量,从而降低了eMMC的写入量。此时,压缩比例越高,对eMMC的写入就越少,比例取决于zram的压缩率。 假设用户想问的是zram的压缩比例对eMMC写入的影响,那么需要解释zram的压缩比如何,以及这如何减少对eMMC的交换数据量。 通常,zram的压缩比例在1.5:1到3:1之间,具体取决于数据和算法。比如使用LZ4可能更快但压缩率较低,而zstd可能压缩率更高但稍慢。假设平均压缩率为2:1,那么原本需要换出2GB的数据,经过压缩后只需要1GB写入eMMC,这样比例就是2:1,即压缩到eMMC的数据量减少了50%。 但需要明确的是,zram本身是在内存中进行压缩,作为交换空间,当内存不足时,zram中的页面可能会被换出到物理交换空间(如果在eMMC上),这时候换出的数据已经是压缩过的,可能不会再次压缩,因此写入eMMC的量就是压缩后的大小。因此,这里的比例指的是zram本身的压缩比,直接影响写入eMMC的数据量。 总结回答的步骤: 1. 解释zram的作用和压缩原理。 2. 说明压缩比例受算法和数据类型影响。 3. 指出zram压缩后的数据换出到eMMC时的比例,即zram的压缩比。 4. 提供典型压缩比范围,例如1.5:1到3:1。 5. 可能补充如何配置zram的压缩算法,以及其对eMMC寿命的影响。 需要注意避免错误,比如zram的数据是否在换出时会被再次压缩,或者是否直接写入。需要确认当使用zram作为交换设备时,如果系统需要将zram中的页面换出到磁盘交换区,此时的数据已经是压缩过的,因此不会再次压缩,所以写入eMMC的量即为zram中的压缩后大小。但有些系统可能不使用物理交换分区,而完全依赖zram,这样就不会写入eMMC。因此,这取决于系统配置是否有物理交换空间在eMMC上。 如果用户系统将交换空间完全放在zram中,则不会涉及eMMC的写入。但如果同时启用了zram和物理交换分区(在eMMC上),则当zram不足时,可能会将页面换出到eMMC。此时,换出的数据已经是压缩过的,因此写入eMMC的数据量是压缩后的。 因此,正确的回答需要涵盖这些情况,并根据不同配置来解释比例。同时,需要指导用户如何检查自己系统中的zram压缩比例,例如通过/sys/block/zram0/mm_stat等文件查看。 可能还需要提到zram的压缩比计算方法,例如原始数据大小除以压缩后大小,可以从sysfs中获取相关统计信息。 例如,使用命令: cat /sys/block/zram0/mm_stat 或者 cat /sys/block/zram0/comp_ratio 来查看当前的压缩比例。 综上,回答的结构大致如下: - 介绍zram和eMMC的基本概念 - 解释压缩比例的影响因素 - 说明zram如何减少对eMMC的写入量 - 提供典型压缩比范围 - 指导用户如何查看实际压缩比例 - 注意事项和配置建议 需要确保语言清晰,步骤明确,帮助用户逐步理解。</think>以下是对zram压缩到eMMC比例的逐步解释: --- ### **1. 基本概念** - **zram**:Linux内核模块,将内存中的块设备数据实时压缩,作为虚拟交换空间。通过减少内存占用,降低对物理交换设备(如eMMC)的依赖。 - **eMMC**:嵌入式存储芯片,常用于移动设备,其写入寿命有限(基于擦写次数)。 --- ### **2. 压缩比例的含义** zram的**压缩比例**指原始数据与压缩后数据的比值(如`3:1`表示原始3MB数据压缩为1MB)。此比例直接影响: - 内存使用效率 - 需要换出到eMMC的交换数据量(若系统启用了物理交换分区) --- ### **3. 影响压缩比例的因素** - **压缩算法**:常见算法的典型压缩比: - `LZO`:1.5:1 ~ 2:1(速度快,压缩率较低) - `LZ4`:2:1 ~ 2.5:1(平衡速度与压缩率) - `Zstandard (zstd)`:2.5:1 ~ 3:1(高压缩率,速度稍慢) - **数据类型**: - 文本、未压缩日志:压缩率高(可达3:1以上) - 已压缩文件(如JPEG、ZIP):几乎无法进一步压缩。 --- ### **4. zram与eMMC的关系** - **场景1:仅使用zram作为交换空间** 数据仅在内存中压缩,不涉及eMMC写入,此时压缩比例仅影响内存效率。 - **场景2:zram + eMMC物理交换分区** 当内存不足时,zram中的压缩数据可能被换出到eMMC。此时: - 写入eMMC的数据是**已压缩的**(比例由zram决定)。 - 例如:原始数据4MB → zram压缩为2MB(2:1)→ 换出到eMMC的量为2MB。 --- ### **5. 实际压缩比例范围** - **典型值**:1.5:1 ~ 3:1(取决于算法和数据)。 - **极端情况**:不可压缩数据比例可能为1:1(无压缩)。 --- ### **6. 查看当前zram压缩比例** 通过Linux系统文件检查: ```bash # 查看压缩统计(需root权限) cat /sys/block/zram0/mm_stat ``` 输出示例(数值单位为字节): ``` 64405440 128586495 128586495 3 0 64405440 128586495 ``` - 第3列:压缩后大小 - 第1列:原始大小 - 计算比例:`原始大小 / 压缩后大小` 或直接查看压缩比: ```bash cat /sys/block/zram0/comp_ratio ``` --- ### **7. 优化建议** 1. **选择高效压缩算法**: ```bash # 设置zram使用zstd算法(需内核支持) echo zstd > /sys/block/zram0/comp_algorithm ``` 2. **禁用物理交换分区**:若设备内存足够,仅用zram避免eMMC写入。 3. **监控压缩效率**:定期检查`comp_ratio`,针对数据类型调整算法。 --- ### **总结** - **zram压缩到eMMC的比例**取决于算法和数据,典型值为1.5:1~3:1。 - 更高的压缩比可减少eMMC写入量,延长其寿命。 - 通过系统文件实时监控,并根据实际负载优化配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