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通信的精髓: Go是基于通信来共享的,而不是基于共享来通信的。
Golang提倡使用通信来替代共享内存,这里通信的方法就是使用channel(通道)
通道类似于队列,先进先出,channel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型,在任何时候,同时只能有一个goroutine访问通道进行发送和获取数据。channel通信是在goroutine之间进行同步的主要方法。
一、通道的声明:
var 通道变量 chann 通道类型
例如:var testChannel chann int
二、通道的创建:
通道实例 := make(chan 数据类型, 缓存大小)
例如:testChannel := make(chan int, 10)
三、通道的类型:
1.按有无缓存分类
(1)无缓存的通道
无缓存通道相当于缓存为1的有缓存通道
testChannel := make(chan int)
testChannel := make(chan int,1)
(2)有缓存通道
testChannel := make(chan int,10)
2.按发送接收限制分类
(1)单向通道
a.只能发送通道
var 通道实例 chan<- 元素类型 // 只能发送通道
ch := make(chan<- int)
b.只能接收通道
var 通道实例 <-chan 元素类型 // 只能接收通道
ch := make(chan<- int)
(2)双向通道
一般没有特别声明的channel都是属于双向通道,可接收和发送数据。
四、Channel的阻塞
1.有无缓存的channel的阻塞条件
(1)无缓存的channel,相当于缓存为0的有缓存的channel,接收和发送操作会互相阻塞
(2)有缓存的channel,类似一个阻塞队列.
当缓存未满时,向channel中发送消息不会堵塞;
当缓存满时,发送操作将被阻塞,直到有其他goroutine从中读取消息;相应的,当channel中消息不为空时,读取消息不会出现阻塞;当channel为空时,读取操作会造成阻塞,直到有goroutine向channel中写入消息。
2.基于阻塞的学习
(1)无缓存的Channel上的发送操作总在对应的接收操作完成前发生.
var done = make(chan bool)
var msg string
func aGoroutine() {
msg = "你好, 世界"
done <- true
}
func main() {
go aGoroutine()
<-done
println(msg)
}
若该Channel为带缓冲的(例如,done = make(chan bool, 1)),main线程的done <- true接收操作将会被后台线程的<-done接收操作阻塞,该程序可以打印出“hello, world”。
(2)对于从无缓冲Channel进行的接收,发生在对该Channel进行的发送完成之前。
var done = make(chan bool)
var msg string
func aGoroutine() {
msg = "hello, world"
<-done
}
func main() {
go aGoroutine()
done <- true
println(msg)
}
若该Channel为带缓冲的(例如,done = make(chan bool, 1)),main线程的done <- true接收操作将不会被后台线程的<-done接收操作阻塞,该程序将无法保证打印出“hello, world”。
五、单向通道存在的意义
1.事实上channel只读或只写都没有意义。
2.所谓的单向channel其实只是声明时用
比如func foo(ch chan<- int) <-chan int {…}
其中chan<- int表示一个只可写入的 channel
而<-chan int表示一个只可读取的 channel。
上面这个函数约定了foo内只能从向 ch 中写入数据,返回只一个只能读取的 channel,虽然使用普通的 channel 也没有问题,但这样在方法声明时约定可以防止 channel 被滥用,这种预防机制发生再编译期间。如果后续代码里,向本来用于读channel里写入了数据,编译器会提示错误,这时就要仔细检查自己的逻辑是否写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