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季度,这个赛季已经接近了尾声,你又改变了什么?
清晨起来打开窗,一天就混过去了,毫无感觉,毫无意义,毫无价值。
改变的力量有多大,遇到的阻力就有多大,你越是要创新,越是不拘一格,看到的阻力也是千奇百怪,这其实也可以理解,人人希望改变,然而每个人内心都拒绝改变。
改变,总是让人忍受住短期的压力,而考虑长期的发展,人又是短视的,内心的惶恐无处安放,换个角度来看,你不改变,你拒绝在现在所处的环境中改变,但是时间并不是停留的,世界的某处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在快速迭代,等你从井底出来,哇,世界好宽广,你已经落后于时代潮流了。
天天搞的与众不同,然而有没有什么卵用,唤不醒装睡的人,那都是上古世纪的怪物?我不信。
天天在用负载均衡,我一直认为主要作用是为了冗余,一直是为了高可用,事实是,回过头来一想,主要的作用不过是为了追求极致的性能。
是环境促使你改变?还是你改变了环境?你能从环境中学习什么?你能让这片环境变的让人满意?
是业务推动力技术的发展?还是技术推动了业务的发展?
CPU的发展路程是追求性能的表现,无论是进程还是线程,都是为了性能,你可曾想过进程运行在那颗cpu上,线程又运行在哪颗cpu上呢?
有没有见过有的机器上有2颗cpu,然后有一颗cpu每次都是百分之百,why?
进程是分配资源的最小单位,而线程则是cpu调度的最小单位,要看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要看是哪个进程消耗的cpu最多,而且可能还要考虑这个是多进程还是多线程的,考虑几种情况:单进程单线程,多进程单线程,单进程多线程,多进程多线程,对于多线程来说,在每个cpu上玩耍,流浪,而对于单进程单线程的来说,就活活打死在那一颗cpu上,这也就是为啥有的时候,一颗cpu绑定一个进程,开启多个进程的原因。
再谈负载均衡为什么是为了极致的性能,负载均衡的存在只是为了集群而生,没有集群,负载均衡就是一个废物,毫无用武之地,那么为什么要用集群,因为并发太高,因为流量太高,从而需要用集群,一台机器扛不住?一台机器可能也会扛住,不过大部分的请求都在排队,从而响应的延迟会变高,判断性能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响应延迟,另外一个标准就是看服务器端的压力,例如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io使用率。
性能,往往逃不过的命运就是计算,存储,网络。
改变?改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表象,那么多幻想,如何看透后面真正的需求,如何作出真正有价值的改变?这很难,这相当不容易。
谈谈连接池,使用数据库的时候,我们总是使用连接池,各种连接池参数,那么池子里面放多少线程合适?放多了吧,消耗资源,消耗数据库的连接,放少了吧,每次都要进行排队,导致响应延迟高,最小值和最大值相差太多,又容易造成惊群效应,流量洪峰,总是会造成大量的新建和释放,那么什么方式是最佳的?
握手的代价那么高,改变的机会那么少,为什么不珍惜?因为看不到对自己的好处,相反改变总是让人做不喜欢做的事,
又是一年花开时,又到了失眠的季节了。
改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权衡利弊,一个方面没做好,一句话没说好,全功尽弃。
人嘛,总是容易陷入一种情绪的困境之中,然后就使出了程咬金的三板斧,抱怨,指责,埋怨,毕竟,这是最简单的处理方式。
对于相同的处理方式却抱有不同的期望值,这是绝望的表现?
一切皆有可能,何不去尝试下改变?挫折,只不过是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