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TTP协议与流
1.客户端上的 HTTP 请求
ClientRequest的实例 ——可写流
一般由http.request()方法创建返回
http.request(options[, callback])
参数说明:
options
:可以是一个对象、或字符串、或 URL 对象。 如果 options 是一个字符串,它会被自动使用 url.parse() 解析。 如果它是一个 URL 对象, 它会被默认转换成一个 options 对象。
callback
:可选的。
callback 参数会作为单次监听器被添加到 ‘response’ 事件。
1)'response'事件
当请求的响应被接收到时触发。 该事件只触发一次
绑定的回调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一个<http.IncomingMessage>
2)write
发送请求主体的一个数据块。
request.write(chunk[, encoding][, callback])
chunk
encoding
callback
通过多次调用该方法,一个请求主体可被发送到一个服务器,在这种情况下,
3)end
结束发送请求。 如果部分请求主体还未被发送,则会刷新它们到流中。
request.end([data[, encoding]][, callback])
data
encoding
callback
如果指定了 data,则相当于调用 request.write(data, encoding) 之后再调用 request.end(callback)。
如果指定了 callback,则当请求流结束时会被调用
4)getHeader
读出请求头,注意:参数name是大小写敏感的
request.getHeader(name)
5)setHeader
为 headers 对象设置一个单一的 header 值。
request.setHeader(name, value)
如果该 header 已经存在了,则将会被替换。这里使用一个字符串数组来设置有相同名称的多个 headers。
6) removeHeader
2、服务器上的 HTTP 响应
ServerResponse的实例 ——可写流
request事件回调的第二个参数。
以下方法事件都从属于ServerResponse。
1) 'close'
事件
当底层连接在 response.end() 被调用时触发。
2) 'finish'
事件
当响应已被发送时触发。 更具体地说,当响应头和响应主体的最后一部分已被交给操作系统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时,触发该事件。 这并不意味着客户端已接收到任何东西。
该事件触发后,响应对象上不再触发其他事件。
3) write
response.write(chunk[, encoding][, callback])
该方法会发送一块响应主体。 它可被多次调用,以便提供连续的响应主体片段
chunk 可以是一个字符串或一个 buffer
encoding 代表编码默认为 'utf8'
callback 代表回调 在数据块被刷新时会调用
4) end
response.end([data][, encoding][, callback])
该方法会通知服务器,所有响应头和响应主体都已被发送,即服务器将其视为已完成。 每次响应都必须调用 response.end() 方法。
如果指定了 data,则相当于调用 response.write(data, encoding) 之后再调用 response.end(callback)。
如果指定了 callback,则当响应流结束时被调用
5) getHeader
response.getHeader(name)
读取一个已入队列但尚未发送到客户端的响应头。
注意,名称不区分大小写
6)setHeader
为一个隐式的响应头设置值。 如果该响应头已存在,则值会被覆盖。 如果要发送多个名称相同的响应头,则使用字符串数组
response.setHeader(name, value)
7)writeHead
response.setHeader() 设置的响应头会与 response.writeHead() 设置的响应头合并,且 response.writeHead() 的优先。
response.writeHead(statusCode[, statusMessage][, headers])
statusCode 三位数的 HTTP 状态码
statusMessage 可选的状态描述
headers 报文对象
{
'Content-Length': Buffer.byteLength(body),
'Content-Type': 'text/plain'
}
8) hasHeader
9)removeHeader
3、http.IncomingMessage
可读流
IncomingMessage 对象由 http.Server 或 http.ClientRequest 创建,并作为第一个参数分别递给 ‘request’ 和 ‘response’ 事件。 它可以用来访问响应状态、消息头、以及数据。
1)headers
请求头或响应头的对象
2) httpVersion
在服务器请求中,该属性返回客户端发送的 HTTP 版本。 在客户端响应中,该属性返回连接到的服务器的 HTTP 版本。 可能的值有 ‘1.1’ 或 ‘1.0’。
3)method
返回一个字符串,表示请求的方法。 该属性只读(仅在 http.Server 返回的请求中有效).
4)statusCode
返回一个三位数的 HTTP 响应状态码
(仅在 http.ClientRequest 返回的响应中有效。)
5)statusMessage
返回 HTTP 响应状态消息(原因描述)。 如 OK 或 Internal Server Error。
(仅在 http.ClientRequest 返回的响应中有效。)
6)url
返回请求的 URL 字符串(仅在 http.Server 返回的请求中有效)
二、使用node搭建最简单的http服务
1、http方法
request:
返回一个ClientRequest实例
http.request(options[, callback])
createServer:
创建一个server实例
http.createServer([options][, requestListener])
参数说明:
options一般不传
返回一个新的 http.Server实例。
requestListener是一个自动添加到’request’事件的方法。
2、http.Server
'request'事件:
每次接收到一个请求时触发事件回调函数,
有两个参数:
message IncomingMessage
response ServerResponse
listen:
开启服务
server.listen([port[, host]][, callback])
参数说明:
port:端口 默认系统分配无用端口
host:主机名 默认是回路
callback:回调
3、 使用步骤
1) 引入http模块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2)指定主机与端口
const host = "127.0.0.1";
const port = 8000;
3)创建一个服务
http.createServer([requestListener])
参数说明:
requestListener
: ‘request’ 回调函数
返回值:一个新的http.Server
4)为服务绑定请求的监听
server.on(“request”,fn)
fn在每次接收到一个请求时触发,它有两个参数
request:<http.IncomingMessage>
response: <http.ServerResponse>
ServerResponse实现了可写流接口
5)开启这个服务
server.listen([port[, host]][, callback])
port:端口
host:主机
callback:服务启动的回调
server.listen(port,host,()=>{
console.log("服务启动了")
});
4、代码实例: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onst host = "127.0.0.1";
const port = 8080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
server.on("request", (requstMsg, respone) => {
console.log("请求来了",requstMsg.headers)
//简单请求
respone.writeHead(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respone.end("最简单的http服务");
})
server.listen(port, host, () => {
console.log("服务启动了")
})
测试结果:
三、客户端和服务端数据交互
在NodeJs中,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是通过监听data事件,进行数据交互。
requstMsg.on("data",(data)=>{
console.log("data:",data.toString());
})
1、 服务器上的 HTTP 响应
server.js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onst host = "127.0.0.1";
const port = 8080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readStream = fs.createReadStream("./html/demo.html")
server.on("request", (requstMsg, respone) => {
console.log("请求来了",requstMsg.headers)
// console.log(requstMsg.url)
requstMsg.on("data",(data)=>{
console.log("data:",data.toString());
})
respone.setHeader("Content-Type","application/x-javascript")
readStream.pipe(respone)
})
server.listen(port, host, () => {
console.log("服务启动了")
})
2、 客户端上的 HTTP 请求
client.js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onst str = "username=damu&userage=18";
const buf = Buffer.from(str);
const request = http.request("http://127.0.0.1:8080",(responeMsg)=>{
console.log(responeMsg.statusCode)
console.log(responeMsg.statusMessage)
responeMsg.on("data",(data)=>{
console.log("data:",data.toString());
})
});
request.method="POST";
request.setHeader("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request.setHeader("Content-Length",buf.length);
request.write(buf)
request.end()
3、测试:
首先运行server,js,
运行client.js
此时sever端
四、URL——处理http协议请求报文中的URI
1、url模块
1) url.protocol <string>
获取及设置URL的协议(protocol)部分
2) url.host <string>
获取及设置URL的主机(host)部分
3) url.hostname <string>
获取及设置URL的主机名(hostname)部分。 url.host和url.hostname之间的区别是url.hostname不 包含端口
4) url.port <string>
获取及设置URL的端口(port)部分。
5) url.pathname<string>
获取及设置URL的路径(path)部分
6) url.search<string>
获取及设置URL的序列化查询字符串
7) url.query<string>
获取及设置URL的序列化查询对象
8) url.hash <string>
获取及设置URL的分段(hash)部分
9) url.href <string>
获取及设置序列化的URL
10) url.parse()
url.parse(urlString,[ parseQueryString])
urlString <string> 要解析的 URL 字符串。
parseQueryString <boolean> 如果为 true,则 query 属性总会通过 querystring 模块的 parse() 方法生成一个对象。 如果为 false,则返回的 URL 对象上的 query 属性会是一个未解析、未解码的字符串。 默认为 false
11) url.format(urlObject)
url.parse的逆运用
12) url.resolve(from, to)
url.resolve() 方法会以一种 Web 浏览器解析超链接的方式把一个目标 URL 解析成相对于一个基础 URL。
url.resolve(from, to)
from <string> 解析时相对的基本 URL。
to <string> 要解析的超链接 URL。
代码实例:
const url = require('url');
url.resolve('/one/two/three', 'four'); // '/one/two/four'
url.resolve('http://example.com/', '/one'); // 'http://example.com/one'
url.resolve('http://example.com/one', '/two'); // 'http://example.com/two'
2、querystring模块
1)querystring.stringify
序列化查询字符串
querystring.stringify(obj[, sep[, eq]])
obj <Object> 要序列化成 URL 查询字符串的对象。
sep <string> 用于界定查询字符串中的键值对的子字符串。默认为 '&'。
eq <string> 用于界定查询字符串中的键与值的子字符串。默认为 '='。
2) querystring.parse
反序列化
querystring.parse(str[, sep[, eq]])
str <string> 要解析的 URL 查询字符串。
sep <string> 用于界定查询字符串中的键值对的子字符串。默认为 '&'。
eq <string> 用于界定查询字符串中的键与值的子字符串。默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