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下CoreDump的生成与调试
一、CoreDump概述
Core Dump(核心转储)是指在程序运行时发生严重错误时,操作系统将当前内存中的程序数据和状态写入一个称为核心转储文件的特殊文件中。这个文件包含了程序崩溃时内存的快照,可以帮助开发者定位诊断问题。
以下是一些与CoreDump相关的要点:
1、何时发生:
CoreDump通常发生在程序崩溃时,这可能是由于访问无效的内存、除以零、无限递归等问题引起的。
2、核心转储文件:
当程序崩溃时,操作系统会创建一个二进制文件,其中包含了崩溃时内存的内容。
这个文件通常称为core文件,其文件名可能是core或core.<>,
其中<>中的内容可以根据设置来改变,有pid、时间等多种选项,也可叠加
3、分析CoreDump:
可以使用调试器(GDB)来分析core文件,已确定程序崩溃的原因。
调试器可以加载核心文件并查看崩溃时的堆栈、寄存器状态和内存内容等信息。
4、调试信息:
为了更好地分析core文件,程序在编译时通常需要包含调试信息。
在使用GDB进行调试时,调试信息可以提供源代码级别的信息。
二、CoreDump文件的生成
在 Linux 中,默认情况下是不会生成 core dump 文件的,需要手动开启。有以下三种开启CoreDump文件生成的方法:
1、ulimit 命令生成CoreDump文件
ulimit 命令可以用来限制进程的资源使用量,例如文件大小、内存使用量等。通过设置 ulimit 命令的参数,可以开启 core dump 文件的生成。具体步骤如下:
1> 执行 ulimit -c unlimited 命令,将 core dump 文件的大小限制设置为无限制。运行程序,当程序崩溃或异常结束时,core dump 文件会自动生成。
2> 执行 ulimit
Linux系统下的CoreDump生成与调试方法详解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644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