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网络模式

本文详细解析Docker的四种网络模式:bridge、host、none和container。深入探讨每种模式的特点,包括网络配置、隔离级别及容器间通信方式,帮助读者理解Docker网络管理的核心概念。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当完成docker安装后,它会自动创建3个网络:bridge、host、none。

test@Kylin:~$ docker network ls
NETWORK ID          NAME                DRIVER              SCOPE
3d8b366a7166        bridge              bridge              local
f19eaf556fe3        host                host                local
3f210834ce3a        none                null                local

docker的资源隔离是基于linux的Namespace技术。如PID Namespace(隔离进程),Mount Namespace(隔离文件系统),Network Namespace(隔离网络)等。一个Network Namespace提供了一份独立的网络环境,包括网卡、路由、Iptable规则等,与其他的Network Namespace隔离。
  docker run创建容器时,可以用–net选项指定容器的网络模式。
1.bridge 模式
  bridge模式是docker默认的网络设置,此模式会为每一个容器分配Network Namespace、设置IP等,并将主机上启动的docker容器连接到一个虚拟网桥docker0上。虚拟网桥的工作方式和物理交换机类似,这样主机上的所有容器就通过交换机连在了一个二层网络中。之后是为每个容器分配IP,docker会从RFC1918所定义的私有IP网段中,选择一个和宿主机不同的IP地址和子网分配给docker0,连接到docker0的容器就从这个子网中选择一个未占用的IP使用。
  创建容器,网络模式默认为bridge,同时可以看到容器内创建了eth0;

test@Kylin:~/桌面$ docker run -it centos
[root@7037f6a6596b /]# ip addr
1: lo: <LOOPBACK,UP,LOWER_UP> mtu 65536 qdisc noqueue state UNKNOWN group default qlen 1000
    link/loopback 00:00:00:00:00:00 brd 00:00:00:00:00:00
    inet 127.0.0.1/8 scope host lo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4: eth0@if5: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1500 qdisc noqueue state UP group default 
    link/ether 02:42:ac:11:00:02 brd ff:ff:ff:ff:ff:ff link-netnsid 0
    inet 172.17.0.2/16 brd 172.17.255.255 scope global eth0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ping host网络可知,容器与host网络是连通的;

[root@7037f6a6596b /]# ping 192.168.17.130
PING 192.168.17.130 (192.168.17.130)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192.168.17.130: icmp_seq=1 ttl=64 time=24.3 ms
64 bytes from 192.168.17.130: icmp_seq=2 ttl=64 time=0.095 ms
64 bytes from 192.168.17.130: icmp_seq=3 ttl=64 time=0.097 ms

相当于Vmware中的nat网络模式,同一个宿主机上的所有容器在同一个网段下,相互之间是可以通信的。
2.host 模式
  如果启动容器时使用host模式,那这个容器将不会获得一个独立的Network Namespace,而是和宿主机共用一个Network Namespace。容器将不会虚拟出自己的网卡,配置自己的IP等,而是使用宿主机的IP和端口。

test@Kylin:~/桌面$ docker run -it --net=host centos
[root@Kylin /]# ip addr
1: lo: <LOOPBACK,UP,LOWER_UP> mtu 65536 qdisc noqueue state UNKNOWN group default qlen 1000
    link/loopback 00:00:00:00:00:00 brd 00:00:00:00:00:00
    inet 127.0.0.1/8 scope host lo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inet6 ::1/128 scope host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2: ens33: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1500 qdisc pfifo_fast state UP group default qlen 1000
    link/ether 00:0c:29:79:51:e5 brd ff:ff:ff:ff:ff:ff
    inet 192.168.17.130/24 brd 192.168.17.255 scope global dynamic ens33
       valid_lft 1169sec preferred_lft 1169sec
    inet6 fe80::689c:3b62:83b4:4e7e/64 scope link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3: docker0: <NO-CARRIER,BROADCAST,MULTICAST,UP> mtu 1500 qdisc noqueue state DOWN group default 
    link/ether 02:42:47:f1:93:9a brd ff:ff:ff:ff:ff:ff
    inet 172.17.0.1/16 brd 172.17.255.255 scope global docker0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

相当于Vmware中的桥接模式,与宿主机在同一个网络中,但没有独立IP地址。
3.none 模式
  这种模式下不会配置任何网络。
  如果启动容器时使用none模式,那这个容器拥有自己的Network Namespace,但是没有网卡、IP、路由等信息。需要我们自己为docker容器添加网卡、配置IP等。

test@Kylin:~/桌面$ docker run -it --net=none centos
[root@2eef7956f684 /]# ip addr
1: lo: <LOOPBACK,UP,LOWER_UP> mtu 65536 qdisc noqueue state UNKNOWN group default qlen 1000
    link/loopback 00:00:00:00:00:00 brd 00:00:00:00:00:00
    inet 127.0.0.1/8 scope host lo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4.container 模式
  这个模式指定新创建的容器和已经存在的一个容器共享一个Network Namespace,而不是和宿主机共享。新创建的容器不会创建自己的网卡,配置自己的IP,而是和一个指定的容器共享IP、端口范围等。同样,两个容器除了网络方面,其他的如文件系统、进程列表等还是隔离的。两个容器的进程可以通过lo网卡设备通信。
  命令:–net=container:NAME or ID。

test@Kylin:~/桌面$ docker ps
CONTAINER ID        IMAGE               COMMAND             CREATED             STATUS              PORTS               NAMES
2eef7956f684        centos              "/bin/bash"         26 minutes ago      Up 26 minutes                           jolly_jepsen
test@Kylin:~/桌面$ docker run -it --net=container:2eef7956f684 centos
[root@2eef7956f684 /]# ip addr
1: lo: <LOOPBACK,UP,LOWER_UP> mtu 65536 qdisc noqueue state UNKNOWN group default qlen 1000
    link/loopback 00:00:00:00:00:00 brd 00:00:00:00:00:00
    inet 127.0.0.1/8 scope host lo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可知,两个容器的网络配置完全相同。

### Docker 网络模式详解及配置方法 #### 1. **Bridge 模式** 这是 Docker 默认的网络模式。当启动一个容器时,如果没有显式指定 `--network` 参数,则会自动使用 Bridge 模式[^2]。在这种模式下,Docker 守护进程会在主机上创建一个名为 `docker0` 的虚拟网桥,并为每个容器分配独立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 配置方式: ```bash docker run --network=bridge <image_name> ``` 这种模式适合大多数场景下的应用部署需求,因为它提供了良好的隔离性和灵活性。 --- #### 2. **Host 模式** 在 Host 模式下,容器不会被分配单独的网络命名空间,而是共享宿主机的操作系统网络栈。这意味着容器内的服务可以直接绑定到宿主机的真实接口地址,而无需 NAT 或端口映射操作。 - 配置方式: ```bash docker run --network=host <image_name> ```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模式下运行的应用可能会与其他正在监听相同端口号的服务发生冲突。 --- #### 3. **None 模式** 如果希望完全屏蔽掉某个特定容器对外部世界的访问能力,可以选用 None 模式。此时除了 loopback 接口外不会再有其他任何形式的联网支持存在[^4]。 - 配置方式: ```bash docker run --network=none <image_name> ``` 用户需手动完成所有的必要设置比如添加额外物理适配器或者调整路由表项等工作才能让此类实例重新获得连通性。 --- #### 4. 自定义 Overlay/Custom Networks (User-defined networks) 为了实现更复杂的跨节点集群环境中的多台机器之间相互协作的需求, 可以考虑构建自定义overlay类型的逻辑拓扑结构来满足实际业务情况的要求[^3]. 这种高级别的抽象层允许不同主机上的多个容器彼此透明地交换数据包而不必关心底层具体的传输细节. - 创建一个新的覆盖型网络: ```bash docker network create -d overlay my_overlay_network ``` 之后就可以像平常一样把新产生的资源关联至目标镜像文件之上啦! --- ### 总结 每种 docker 网络模型都有其独特之处以及适用范围。对于简单的单机测试用途来说 bridge 已经足够强大;而对于追求极致性能表现又不想牺牲太多安全性的朋友而言 host 则是个不错的选择;最后当我们面临分布式计算框架搭建难题的时候不妨试试看 user defined ones 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