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不同于与其他编程语言的最明显特征是处理代码的顺序。在大数编程语言中,代码按编码顺序被处理,但是在SQL语言中,第一个被处理的子句是FROM子句,尽管SELECT语句第一个出现,但是几乎总是最后被处理。
每个步骤都会产生一个虚拟表,该虚拟表被用作下一个步骤的输入。这些虚拟表对调用者(客户端应用程序或者外部查询)不可用。只是最后一步生成的表才会返回 给调用者。如果没有在查询中指定某一子句,将跳过相应的步骤。下面是对应用于SQL server 2000和SQL Server 2005的各个逻辑步骤的简单描述。
(8)SELECT (9)DISTINCT
(11)<Top Num>
<select list>
(1)FROM
[left_table]
(3)<join_type>
JOIN
<right_table>
(2)
ON
<join_condition>
(4)WHERE
<where_condition>
(5)GROUP
BY
<group_by_list>
(6)WITH
<CUBE
| RollUP>
(7)HAVING
<having_condition>
(10)ORDER
BY
<order_by_list>
逻辑查询处理阶段简介
- FROM:对FROM子句中的前两个表执行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交叉联接),生成虚拟表VT1
- ON:对VT1应用ON筛选器。只有那些使<join_condition>为真的行才被插入VT2。
- OUTER(JOIN):如 果指定了OUTER JOIN(相对于CROSS JOIN 或(INNER JOIN),保留表(preserved table:左外部联接把左表标记为保留表,右外部联接把右表标记为保留表,完全外部联接把两个表都标记为保留表)中未找到匹配的行将作为外部行添加到 VT2,生成VT3.如果FROM子句包含两个以上的表,则对上一个联接生成的结果表和下一个表重复执行步骤1到步骤3,直到处理完所有的表为止。
- WHERE:对VT3应用WHERE筛选器。只有使<where_condition>为true的行才被插入VT4.
- GROUP BY:按GROUP BY子句中的列列表对VT4中的行分组,生成VT5.
- CUBE|ROLLUP:把超组(Suppergroups)插入VT5,生成VT6.
- HAVING:对VT6应用HAVING筛选器。只有使<having_condition>为true的组才会被插入VT7.
- SELECT:处理SELECT列表,产生VT8.
- DISTINCT:将重复的行从VT8中移除,产生VT9.
- ORDER BY:将VT9中的行按ORDER BY 子句中的列列表排序,生成游标(VC10).
- TOP:从VC10的开始处选择指定数量或比例的行,生成表VT11,并返回调用者。
注:步骤10,按ORDER BY子句中的列列表排序上步返回的行,返回游标VC10.这一步是第一步也是唯一一步可以使用SELECT列表中的列别名的步骤。这一步不同于其它步骤的 是,它不返回有效的表,而是返回一个游标。SQL是基于集合理论的。集合不会预先对它的行排序,它只是成员的逻辑集合,成员的顺序无关紧要。对表进行排序 的查询可以返回一个对象,包含按特定物理顺序组织的行。ANSI把这种对象称为游标。理解这一步是正确理解SQL的基础。
因为这一步不返回表(而是返回游标),使用了ORDER BY子句的查询不能用作表表达式。表表达式包括:视图、内联表值函数、子查询、派生表和共用表达式。它的结果必须返回给期望得到物理记录的客户端应用程序。例如,下面的派生表查询无效,并产生一个错误:
select * from(select orderid,customerid from orders order by orderid) as d
下面的视图也会产生错误
create view my_view as select * from orders order by orderid
在SQL中,表表达式中不允许使用带有ORDER BY子句的查询,而在T—SQL中却有一个例外(应用TOP选项)。
所以要记住,不要为表中的行假设任何特定的顺序。换句话说,除非你确定要有序行,否则不要指定ORDER BY 子句。排序是需要成本的,SQL Server需要执行有序索引扫描或使用排序运行符。
推荐一段SQL代码:行列转置




































这样做确实是爽了自己, 可苦了机器, 服务器还需要在我们的杂乱无章的 SQL 语句中寻找它下一句需要执行的关键字在哪里.
效率嘛, 由于我们的感觉神经对秒以下的变化实在不敏感, 暂且就认为自已写的 SQL 顺序无关紧要, "反正没什么变化!", 呵呵.其实服务器对每句 SQL 解析时间都会有详细记录的, 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已按习惯写的 SQL 和按标准顺序写的SQL解析时间差别有多大.
因此, 建议大家在平时工作中 SQL 语句按标准顺序写, 一是专业, 二是实用, 呵呵, 不过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心里感觉舒服.
标准的 SQL 的解析顺序为:
(1).FROM 子句, 组装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
(2).WHERE 子句, 基于指定的条件对记录进行筛选
(3).GROUP BY 子句, 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分组
(4).使用聚合函数进行计算
(5).使用 HAVING 子句筛选分组
(6).计算所有的表达式
(7).使用 ORDER BY 对结果集进行排序
举例说明: 在学生成绩表中 (暂记为 tb_Grade), 把 "考生姓名"内容不为空的记录按照 "考生姓名" 分组, 并且筛选分组结果, 选出 "总成绩" 大于 600 分的.
标准顺序的 SQL 语句为:
select 考生姓名, max(总成绩) as max总成绩
from tb_Grade
where 考生姓名 is not null
group by 考生姓名
having max(总成绩) > 600
order by max总成绩
在上面的示例中 SQL 语句的执行顺序如下:
(1). 首先执行 FROM 子句, 从 tb_Grade 表组装数据源的数据
(2). 执行 WHERE 子句, 筛选 tb_Grade 表中所有数据不为 NULL 的数据
(3). 执行 GROUP BY 子句, 把 tb_Grade 表按 "学生姓名" 列进行分组
(4). 计算 max() 聚集函数, 按 "总成绩" 求出总成绩中最大的一些数值
(5). 执行 HAVING 子句, 筛选课程的总成绩大于 600 分的.
(7). 执行 ORDER BY 子句, 把最后的结果按 "Max 成绩" 进行排序.
--1.from
--2.on
--3.outer(join)
--4.where
--5.group by
--6.cube|rollup
--7.having
--8.select
--9.distinct
--10.order by
--11.top
1. 逻辑查询处理步骤序号
(8)SELECT (9)DISTINCT (11)<TOP_specification> <select_list>
(1)FROM <left_table>
(3) <join_type> JOIN <right_table>
(2) ON <join_condition>
(4)WHERE <where_condition>
(5)GROUP BY <group_by_list>
(6)WITH {CUBE | ROLLUP}
(7)HAVING <having_condition>
(10)ORDER BY <order_by_list>
每个步骤产生一个虚拟表,该虚拟表被用作下一个步骤的输入。
只有最后一步生成的表返回给调用者。
如果没有某一子句,则跳过相应的步骤。
1. FROM:
对FROM子句中的前两个表执行笛卡尔积,生成虚拟表VT1。
2. ON:
对VT1应用ON筛选器。只有那些使<join_condition>为真的行才被插入VT2。
3. OUTER(JOIN):
如果指定了OUTER JOIN,保留表中未找到匹配的行将作为外部行添加到VT2,生成VT3。
如果FROM子句包含两个以上的表,则对上一个联接生成的结果表和下一个表重复执行步骤1到步骤3,直到处理完所有的表为止。
4. 对VT3应用WHERE筛选器。只有使<where_condition>为TRUE的行才被插入VT4。
5. GROUP BY:
按GROUP BY 子句中的列列表对VT4中的行分组,生成VT5。
6. CUBE|ROLLUP:
把超组插入VT5,生成VT6。
7. HAVING:
对VT6应用HAVING筛选器。
只有使<having_condition>为TRUE的组才会被插入VT7。
注:having不能单独使用,having子句是对分组后的记录的筛选,所以有having必须要有group by
8. SELECT:
处理SELECT列表,产生VT8。
9. DISTINCT:
将重复的行从VT8中移除,产生VT9。
10. ORDER BY:
将VT9中的行按ORDER BY子句中的列列表排序,生成一个有表(VC10)。
11. TOP:从VC10的开始处选择指定数量或比例的行,生成表VT11,并返回给调用者。
注:top n可以实现分页
select top 20 * from 雇员 ------第一页
select top 20 * from 雇员
where 身份证号码 not in (select top 20 身份证号码 from 雇员) ------第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