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HTTP请求基础与requests库入门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协议,用于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在现代Web开发中,发起HTTP请求是获取远程资源、调用API或提交表单的常见操作。Python中的`requests`库以其简洁的API和强大的功能,成为处理HTTP请求的事实标准。HTTP请求的基本组成
一个完整的HTTP请求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请求方法:如GET、POST、PUT、DELETE等,定义操作类型
- URL:目标资源的地址
- 请求头(Headers):携带元信息,如内容类型、认证令牌
- 请求体(Body):通常用于POST或PUT请求,传输数据
使用requests发送GET请求
安装requests库后,可通过简单代码发起请求:# 安装命令:pip install requests
import requests
# 发起GET请求
response = requests.get("https://httpbin.org/get", params={"name": "alice", "age": 25})
# 检查响应状态码
if response.status_code == 200:
print("请求成功")
print(response.json()) # 输出JSON格式响应
else:
print(f"请求失败,状态码:{response.status_code}")
上述代码向测试接口发送带参数的GET请求,params自动将字典编码为查询字符串。
常见请求方法对比
| 方法 | 用途 | 是否携带请求体 |
|---|---|---|
| GET | 获取资源 | 否 |
| POST | 创建资源 | 是 |
| PUT | 更新资源(全量) | 是 |
| DELETE | 删除资源 | 否 |
graph TD
A[客户端] -->|发送HTTP请求| B(服务器)
B -->|返回响应| A
第二章:GET请求的正确使用方式
2.1 理解GET请求语义与适用场景
GET 请求是 HTTP 协议中最常用的请求方法之一,其核心语义是“获取”指定资源,不应产生副作用,具有幂等性和安全性。典型使用场景
- 从服务器检索数据(如用户信息、文章列表)
- 搜索操作(参数通过查询字符串传递)
- 页面刷新或超链接跳转
请求示例与分析
GET /api/users?page=2&limit=10 HTTP/1.1
Host: example.com
Accept: application/json
该请求向服务器获取第二页的用户数据,每页10条。查询参数 page 和 limit 明确表达了客户端的数据范围需求。由于 GET 不应修改服务端状态,此类请求可被浏览器缓存、书签保存或安全重试。
安全与幂等特性
| 特性 | 说明 |
|---|---|
| 安全性 | 仅用于读取,不改变服务器状态 |
| 幂等性 | 多次执行效果相同,适合网络重试机制 |
2.2 带查询参数的GET请求实践
在实际开发中,GET请求常用于从服务器获取数据,而查询参数则用于过滤或分页。通过URL附加键值对,可实现灵活的数据检索。构造带参GET请求
使用Go语言发送带查询参数的GET请求,可通过net/http包构建请求:
resp, err := http.Get("https://api.example.com/users?role=admin&limit=10")
if err != nil {
log.Fatal(err)
}
defer resp.Body.Close()
该请求向服务器发送查询参数role=admin和limit=10,用于筛选管理员用户并限制返回数量。
手动构建查询字符串
更安全的方式是使用url.Values构造查询参数:
u, _ := url.Parse("https://api.example.com/search")
params := url.Values{}
params.Add("q", "golang")
params.Add("page", "2")
u.RawQuery = params.Encode()
resp, _ := http.Get(u.String())
此方法自动对特殊字符进行编码,避免拼接错误,提升请求可靠性。
2.3 自定义请求头提升兼容性
在跨平台或跨服务通信中,不同客户端对HTTP协议的实现存在差异。通过自定义请求头字段,可有效增强接口的适配能力。常见自定义头字段
X-Client-Version:标识客户端版本,便于后端做兼容处理X-API-Format:指定响应数据格式(如 JSON 或 XML)X-Device-ID:用于追踪设备唯一性
Go语言设置示例
req, _ := http.NewRequest("GET", "https://api.example.com/data", nil)
req.Header.Set("X-Client-Version", "2.1.0")
req.Header.Set("X-API-Format", "json")
req.Header.Set("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上述代码通过Header.Set()方法添加自定义头,使服务端可根据版本或格式需求返回适配响应,显著提升系统间通信的健壮性与灵活性。
2.4 处理URL编码与特殊字符
在Web开发中,URL可能包含空格、中文或其他特殊字符,这些字符需经过编码才能被正确传输。URL编码(Percent-encoding)将非ASCII字符转换为%后跟两位十六进制数的形式。
常见需要编码的字符
- 空格 →
%20 - 中文字符如“搜索” →
%E6%90%9C%E7%B4%A2 - 符号“@” →
%40
Go语言中的URL编码示例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net/url"
)
func main() {
original := "查询参数=搜索 Go&version=1.20"
encoded := url.QueryEscape(original)
fmt.Println("编码后:", encoded)
// 输出: %E6%9F%A5%E8%AF%A2%E5%8F%82%E6%95%B0%3D%E6%90%9C%E7%B4%A2+Go%26version%3D1.20
}
使用url.QueryEscape()可对字符串进行标准编码,确保特殊字符安全传输;解码则使用url.QueryUnescape()还原原始内容。
2.5 超时控制与异常捕获策略
在分布式系统中,网络延迟和节点故障不可避免,合理的超时控制与异常捕获机制是保障服务稳定性的关键。超时控制的实现方式
使用上下文(Context)可精确控制请求生命周期。以 Go 语言为例: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3*time.Second)
defer cancel()
result, err := http.GetWithContext(ctx, "/api/data")
该代码设置 3 秒超时,超过后自动触发取消信号,防止资源泄漏。参数 3*time.Second 应根据接口性能分布设定,通常为 P99 延迟值。
异常分类与处理策略
- 网络超时:重试 1-2 次,配合指数退避
- 服务端错误(5xx):标记节点临时不可用
- 客户端错误(4xx):记录日志并拒绝重试
72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