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出台,总体目标为欧盟在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该计划还包括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指欧盟针对部分进口商品的碳排放量所征收的税费,适用范围覆盖了欧盟大部分国家。
当前,CBAM初始覆盖行业仅为电力、钢铁、水泥、铝、化肥五个行业,并设置了过渡期为2023年至2025年。在过渡阶段,以上五个行业的产品供应商仅需履行碳排放报告义务,不需缴纳任何费用。过渡期结束后,欧盟将进一步考虑是否扩大行业范围。同时,欧盟将逐年减少上述五类产品生产企业10%的碳排放权免费配额,直至2035年完全取消。电力、钢铁、水泥、铝、化肥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之中占比颇高,根据清华大学的评估预测,CBAM的推出,将导致中国对欧高碳产品出口成本提升,出口量下滑。因此,CBAM所覆盖产业的企业需尽早关注欧盟这一政策动向。虽然欧盟仅对这五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征收,短期内不涉及使用这些原材料的汽车、机器零件等下游终端产品及其间接排放,但据《金融时报》称,CBAM如果能在2030年前全面启动运转,估计每年可获得90亿欧元碳关税收入。
除了欧盟发布的政策外,欧洲地区许多国家也设定了不同的碳中和目标。例如,法国将根据 2015 年巴黎气候协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于2050 年实现碳中和。2020年1月,奥地利联合政府承诺在2040年实现碳中和,在2030年实现100%清洁电力。冰岛99%以上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包括80%左右的水力发电和20%左右地热发电,可再生能源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力争于2040年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