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z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经常会去参加一些峰会,而在峰会现场很多人都会主动给你发名片(干数据分析的一般都是苦逼,没名片),当拿到名片的一瞬间你会不自觉的看几个重要信息:
1、在什么公司,会判断规模大不大,公司在业界知名度如何?
2、什么职位,一般能发名片的不是经理就是总监,判断他做什么?负责那块业务,未来有没有合作机会?
那时候心智不成熟,看见总监、经理总觉得我什么时候也能这么牛x,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小公司的总监和大公司的总监不是一个级别,还是有很大差异,但是也是总监的职务,很正常,没有人给出总监的通用标准定义。
如果对外没有响亮的名头,你可能是失去很多,在一定意义上这是你身份的象征。那回头来看,简历也是一样,也是你打开陌生人交际的名片,它很重要!
我接触过几个粉丝,他们的分析能力确实很强,这是从日常沟通交流中感受到的,其中有2个前一段找工作,我让发给我简历,我帮忙推荐一下,结果看到简历我傻眼了,判若两人,给我的感觉和印象完全不对味,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自己有实力,为啥不能写出一份让别人感觉你能造航母的能力呢,给别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别人看到你的魅力呢?
简历是你的名片,做分析都知道如果没有吸引力可能点击的人会少,点击的少,成交的绝对量肯定会小,应聘、升职也是同样的道理,你的世界大家了解你,关键是你如何让别人的世界了解你呢?
在目前就职的企业中:
帮领导做了一份得心应手的ppt,领导说这位你有能力。
帮领导解决了几个辣手的业务问题,领导说你有能力。
帮部门提前完成KPI,领导说你很有能力。
帮同事解决了一些数据处理,同事们说你很有能力
要是换一家企业呢?你是不是先要告诉他们你都有哪些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具体表现如何?有没有特殊的认可方式呢?
回到数据分析师求职的简历中,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个写的更优秀
某A:负责集团的经营分析报告(看着还挺厉害)
某B:负责整体公司分析框架,主要从流量、用户、品类、物流等几个方面为高层提供高价值分析报告(我靠,全能呀)
某C:
项目目的:提高2020年全年盈利收入
重要行动:借助分析方法,深度研究获客、留存、复购率、客单价等方面的提升改进措施。
主要成果:
1、为市场部节约xxx万,获客成本较同行相比降低x%,获客效率大大提升,成本方面得到有效的控制
2、接触用户画像、个性化推荐触点机制,对营销方式进行精确优化,大大提高了复购率,较去年增加Xpp,客单价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位居同行榜首。
…
要是你是招聘方,你喜欢哪个人?你更愿意要哪个人?一目了然!
这里我就不给大家讲大道理了,理论再多不如实践,只有不断的试错,不断的学会呈现自己的亮点,让对方觉得你的匹配度最高,那就是一份好简历,如果做不到这点,那就继续改,改到你满意为止,v1.1版本~V20版也是值得的。
等你敲开了门,你才会理解你更需要什么,更应该努力学习数据分析的那个方面?干着学着,不断去模仿应用思考,你才会成为真正的数据分析师,学再多课程其实都是徒劳。
最后总结一下,就三个点:
1、描述要到位,不要啰嗦
不相干的不要写,你以为锦上添花其实是画蛇添足。
相干的,匹配度高的一定要写清楚,业务形态,分析方向,核心价值等。
2、要有结果,不要太笼统
少用“效果好”“获得好评”“顺利完成”,要尽量量化,尝试去衡量它,而且一定要多个方面去说,比如时间控制、协作部门关系、有没有什么奖励等。
3、换位思考
这是我强调最多的了,数据分析本身是一门辅助技能,所以一定要站在领导、业务、产品、用户的角度去看数据,只有按照他们的思维去理解数据,分析数据,你才能获得认可,才有机会用到实战中形成闭环。写一份你能看懂,自嗨的简历还是写一份让别人看了嗨的简历呢?难道不换位思考?老板常对产品经理说:你要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需要什么?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觉得有用的同学可以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