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RBF径向基核函数&径向基网络

本文介绍了径向基函数(RBF)的概念及其在多变量插值问题中的应用,并详细解析了RBF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展示了如何使用RBF网络逼近连续函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径向基函数

径向基函数(Radical Basis Function,RBF)方法是Powell在1985年提出的。所谓径向基函数,其实就是某种”沿径向对称”的标量函数。通常定义为空间中任一点x到某一中心c之间欧氏距离的单调函数,可记作k(||x-c||),其作用往往是局部的,即当x远离c时函数取值很小。

Tips:RBF的方法是要选择P个基函数,每个基函数对应一个训练数据,各基函数形式为,由于距离是径向同性的,因此称为径向基函数。||X-Xp||表示差向量的模,或者叫2范数。

例如高斯径向基函数:
这里写图片描述

当年径向基函数的诞生主要是为了解决多变量插值的问题,可以看下面的图。具体的话是先在每个样本上面放一个基函数,图中每个蓝色的点是一个样本,然后中间那个图中绿色虚线对应的,就表示的是每个训练样本对应一个高斯函数(高斯函数中心就是样本点)。
这里写图片描述

然后假设真实的拟合这些训练数据的曲线是蓝色的那根(最右边的图),如果我们有一个新的数据x1,我们想知道它对应的f(x1)是多少,也就是a点的纵坐标是多少。那么由图可以看到,a点的纵坐标等于b点的纵坐标加上c点的纵坐标。而b的纵坐标是第一个样本点的高斯函数的值乘以一个大点权值得到的,c的纵坐标是第二个样本点的高斯函数的值乘以另一个小点的权值得到。而其他样本点的权值全是0,因为我们要插值的点x1在第一和第二个样本点之间,远离其他的样本点,那么插值影响最大的就是离得近的点,离的远的就没什么贡献了。所以x1点的函数值由附近的b和c两个点就可以确定了。拓展到任意的新的x,这些红色的高斯函数乘以一个权值后再在对应的x地方加起来,就可以完美的拟合真实的函数曲线了。

径向基网络

到了1988年, Moody和 Darken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结构,即RBF神经网络,属于前向神经网络类型,它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连续函数,特别适合于解决分类问题。
这里写图片描述

RBF网络的结构与多层前向网络类似,它是一种三层前向网络。输入层由信号源结点组成;第二层为隐含层,隐单元数视所描述问题的需要而定,隐单元的变换函数是RBF径向基函数,它是对中心点径向对称且衰减的非负非线性函数;第三层为输出层,它对输入模式的作用作出响应。从输人空间到隐含层空间的变换是非线性的,而从隐含层空间到输出层空间变换是线性的。
这里写图片描述

RBF网络的基本思想是:用RBF作为隐单元的“基”构成隐含层空间,这样就可将输入矢量直接(即不需要通过权连接)映射到隐空间。换句话来说,RBF网络的隐层的功能就是将低维空间的输入通过非线性函数映射到一个高维空间。然后再在这个高维空间进行曲线的拟合。它等价于在一个隐含的高维空间寻找一个能最佳拟合训练数据的表面。这点与普通的多层感知机MLP是不同的。

当RBF的中心点确定以后,这种映射关系也就确定了。而隐含层空间到输出空间的映射是线性的,即网络的输出是隐单元输出的线性加权和,此处的权即为网络可调参数。由此可见,从总体上看,网络由输人到输出的映射是非线性的,而网络输出对可调参数而言却又是线性的。这样网络的权就可由线性方程组直接解出,从而大大加快学习速度并避免局部极小问题。

————————————————
整理自:
http://blog.youkuaiyun.com/zouxy09/article/details/13297881
http://blog.youkuaiyun.com/heyijia0327/article/details/38090229
http://ghx0x0.github.io/2015/06/11/ML-RBFnet/
http://www.cnblogs.com/zhangchaoyang/articles/2591663.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