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之人员、过程和商业环境(一)
人员管理
干系人绩效域
- 干系人管理框架:
干系人识别 => 干系人分析 => 干系人分类排序 => 规划干系人参与 => 管理干系人参与 => 监督干系人参与 => 干系人识别(更新)
- 干系人识别:干系人登记册,尽早识别、持续更新;
- 干系人分析:权力、利益、影响力、需求、期望、态度;
- 干系人分类排序:权力利益方格(小型项目),凸显模型(大型项目);
- 规划干系人参与:干系人参与计划,根据干系人分类和参与程度制定参与策略;
- 管理干系人参与:持续沟通、管理冲突、分析原因、处理问题(担心、疑虑、不参与、不满意)、达成一致;
- 监督干系人参与:干系人参与度评估矩阵,及时调整参与策略,有效引导干系人积极参与、支持项目。
团队绩效域
- 高绩效团队的特征:
- 相互信任的团队氛围
- 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 共识(共同的目标)
- 赋能团队成员(自主决策权)
- 工作绩效获得认可
- 韧性与适应性(快速调整和恢复)
- 团队需要的领导力技能:
- 建立和维护愿景(目标与方向)
- 批判性思维
- 激励团队成员
- 人际关系技能(情商、决策、冲突管理)
- 资源管理计划:识别、估算、获取、控制资源,建设和管理团队的指南。
- 责任分配矩阵(RACI):团队成员的角色、职责;
- 项目组织图:上下级报告关系;
- 团队管理指南;
- 培训策略、团建方法、奖励计划;
- 实物资源管理办法。
- 团队章程
- 团队价值观、团队共识;
- 会议指南;
- 沟通指南;
- 决策标准和过程;
- 冲突处理过程。
- 估算资源与获取资源
- 资源分解结构(RBS)
- 考虑资源日历(资源的可用性),通过谈判获取资源。
- 资源不可用时,先评估影响,再根据项目优先级,通过资源管理计划获取资源。
⭐️ 通过谈判获取资源的顺序:1.职能经理(FM)> 2.其他PM > 3.发起人 > 4.供应商
- 虚拟团队与集中办公
- 虚拟团队尤其要重视沟通和参与;
- 虚拟团队的参与,需要充分考虑沟通技术的可行性,持续评估团队成员参与的有效性;
- 虚拟团队的矛盾,项目经理需要尽快介入、及时解决。
- 培训的场景
- 某成员能力缺失、经验不足,完成工作遇到困难;
- 新技术、新工具的引入;
- 团队缺乏特定领域的技能,对团队培训或将某一成员培训成为专家;
- 提前做好培训评估,并将培训策略写入资源管理计划;
- 培训无果,和成员交谈,找原因,确定解决措施;
- 培训将占用项目工作时间,需要评估对进度和成本的影响;
- 成员培训时,PM需将其任务分配给其他成员;
- 新成员加入时,开展培训,可安排不太复杂的工作;
- 交叉培训或结对编程更有利于团队的技能提升。
- 团队建设
- 团队建设是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强化团队的社交关系,打造积极合作的工作环境。
- 团队建设活动旨在帮助各团队成员更加有效地协同工作。
- 如果团部队成员的工作地点相隔甚远,无法进行面对面接触,就特别需要有效的团队建设策略。
- 团队建设活动需要考虑团队文化差异。
- 成员个人问题,先沟通以了解原因和情况,而不是直接安排团建,如果影响了团队整体的绩效,可安排团建活动。
-
团队发展的五个阶段:塔克曼阶梯理论(形成期、震荡期、规范期、成熟期、解散期)
-
团队绩效评估
- 团队绩效评估:通过访谈、绩效专项评估、态度调查等工具,让项目经理和团队洞察团队成员的优势和劣势,指导团队如何有效处理问题,如何高效沟通与协作,以提高团队成效。
- 团队绩效评价:成员技能的改进、团队能力的改进、团队凝聚力的增强、成员离职率的降低。
- 冲突解决办法
- 撤退/回避(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或由别人来解决)
- 缓和/包容(情绪激动、维持和谐的关系而退让一步)
- 妥协/调解(只解决一部分问题)
- 强迫/命令(利用权力单方面决策、或时间紧急)
- 合作/解决问题(面对面沟通解决问题,最佳方式)
原则上允许团队私下解决冲突,项目经理做观察,冲突升级(对项目产生影响/已向PM汇报),项目经理应促进双方达成满意的解决方案,采用直接和合作的方式,冲突私下解决,不宜在公开场合讨论。
过程管理
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绩效域
- 四种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比较
方法 | 需求 | 活动 | 交付 | 目标 |
---|---|---|---|---|
预测型 | 固定 | 整个项目执行一次 | 一次交付 | 管理成本 |
迭代型 | 动态 | 反复执行直至修正 | 一次交付 | 解决方案的正确性 |
增量型 | 动态 | 对给定增量执行一次 | 频繁更小规模交付 | 速度 |
敏捷型 | 动态 | 反复执行直至修正 | 频繁小规模持续交付 | 通过频繁小规模持续交付和反馈实现的客户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