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面试的时候被问到了设计模式,结果想想只了解单例、工厂…囧,所以整理下,温故而知新。
设计模式:简单说就是前人留下的一些经验,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复用率,增加可读性;
单例模式应该是使用比较多的模式之一,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其中也包括我,哈哈
单例模式
定义: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且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优点:该类的实例只有一个;全局共享;缩短对象的创建时间;
七种写法
单例模式的各种写法其实有利有弊,简单分析下
饿汉模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在类加载的时候就创建,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
java中的runtime 类就是采用的饿汉模式
public class Runtime {
private static Runtime currentRuntime = new Runtime();
/**
* Returns the runtime object associated with the current Java application.
* Most of the methods of class <code>Runtime</code> are instance
* methods and must be invoked with respect to the current runtime object.
*
* @return the <code>Runtime</code> object associated with the current
* Java 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Runtime getRuntime() {
return currentRuntime;
}
/** Don't let anyone else instantiate this class */
private Runtime() {}
//以下代码省略
}
总结:这种方式简单粗暴,对于占用内存少,加载时间短的部分单例可以使用这种方式。但是对于启动时间有要求,占用内存资源较多的类 不建议这么写。
懒汉模式
非线程安全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懒汉模式申明了一个静态对象,在第一次加载的时候会实例化。延时加载了,但是是非线程安全的,可能创建多个对象实例。
- 线程安全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因为这种方式在getInstance()方法上加了同步锁,所以在多线程情况下会造成线程阻塞,把大量的线程锁在外面,只有一个线程执行完毕才会执行下一个线程。因为锁住getInstance 导致执行的效率比较的低;
- 线程安全,双重校验锁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
* 注意此处使用的关键字 volatile,
* 被volatile修饰的变量的值,将不会被本地线程缓存,
* 所有对该变量的读写都是直接操作共享内存,从而确保多个线程能正确的处理该变量。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singleton;
}
}
这种写法在getSingleton()方法中对singleton进行了两次判空,第一次是为了不必要的同步,第二次是在singleton等于null的情况下才创建实例。
双重校验锁:既可以达到线程安全,也可以使性能不受很大的影响,换句话说在保证线程安全的前提下,既节省空间也节省了时间,集合了「饿汉式」和两种「懒汉式」的优点,取其精华,去其槽粕。
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volatile关键字,还是存在很多争议的。由于volatile关键字可能会屏蔽掉虚拟机中一些必要的代码优化,所以运行效率并不是很高。也就是说,虽然可以使用“双重检查加锁”机制来实现线程安全的单例,但并不建议大量采用,可以根据情况来选用。
还有就是在java1.4及以前版本中,很多JVM对于volatile关键字的实现的问题,会导致“双重检查加锁”的失败,因此“双重检查加锁”机制只只能用在java1.5及以上的版本。
- 静态内部类
很多时候,java都给我们提供了同步的控制;
比如:
static{…}区块初始化数据的时候。
final变量被访问的时候。
因为在JVM进行类加载的时候他会保证数据是同步的,我们可以这样实现:采用内部类,在这个内部类里面去创建对象实例。这样的话,只要应用中不使用内部类 JVM 就不会去加载这个单例类,也就不会创建单例对象,从而实现「懒汉式」的延迟加载和线程安全。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Holder.sInstance;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s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枚举
《Java与模式》中,作者这样写道,使用枚举来实现单实例控制会更加简洁,而且无偿地提供了序列化机制,并由JVM从根本上提供保障,绝对防止多次实例化,是更简洁、高效、安全的实现单例的方式。
public enum Singleton {
//定义一个枚举的元素,它就是 Singleton 的一个实例
INSTANCE;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 do something...
}
}
使用方式: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ton singleton = Singleton.instance;
singleton.doSomeThing();
}
实现简单,但是可读性比较的差
- 使用容器
public class SingletonManager {
private static Map<String, Object> objMap = new HashMap<String,Object>();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void registerService(String key, Objectinstance) {
if (!objMap.containsKey(key) ) {
objMap.put(key, instance) ;
}
}
public static ObjectgetService(String key) {
return objMap.get(key) ;
}
}
这种事用SingletonManager 将多种单例类统一管理,在使用时根据key获取对象对应类型的对象。这种方式使得我们可以管理多种类型的单例,并且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统一的接口进行获取操作,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也对用户隐藏了具体实现,降低了耦合度。
总结:
对于以上七种单例,分别是「饿汉式」、「懒汉式(非线程安全)」、「懒汉式(线程安全)」、「双重校验锁」、「静态内部类」、「枚举」和「容器类管理」。很多时候取决人个人的喜好,虽然双重检查有一定的弊端和问题,但我就是钟爱双重检查,觉得这种方式可读性高、安全、优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