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N 子项目 Layotto:开启服务网格+应用运行时新篇章

本文回顾了蚂蚁集团在ServiceMesh领域的落地经验,介绍了MOSN和Layotto的发展,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如何通过MultiRuntime理论解决基础设施绑定和异构语言接入问题。Layotto作为MOSN的子项目,提供统一的Runtime API,旨在提升应用的可移植性和异构语言接入的便捷性。文章还涉及WebAssembly在Serverless中的应用和社区共建计划。

作者简介:

马振军,花名古今,在基础架构领域耕耘多年,对 Service Mesh 有深度实践经验,目前在蚂蚁集团中间件团队负责 MOSN、Layotto 等项目的开发工作。

Layotto 官方 GitHub 地址:

https://github.com/mosn/layotto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观看现场视频

Service Mesh 在微服务领域已经非常流行,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在内部落地,蚂蚁从 Service Mesh 刚出现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在这个方向上大力投入,到目前为止,内部的 Mesh 方案已经覆盖数千个应用、数十万容器并且经过了多次大促考验,Service Mesh 带来的业务解耦,平滑升级等优势大大提高了中间件的迭代效率。

在大规模落地以后,我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本文主要对 Service Mesh 在蚂蚁内部落地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分享对 Service Mesh 落地后遇到的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Service Mesh 回顾与总结

A、Service Mesh 的初衷

在微服务架构下,基础架构团队一般会为应用提供一个封装了各种服务治理能力的 SDK,这种做法虽然保障了应用的正常运行,但缺点也非常明显,每次基础架构团队迭代一个新功能都需要业务方参与升级才能使用,尤其是 bugfix 版本,往往需要强推业务方升级,这里面的痛苦程度每一个基础架构团队成员都深有体会。

伴随着升级的困难,随之而来的就是应用使用的 SDK 版本差别非常大,生产环境同时跑着各种版本的 SDK,这种现象又会让新功能的迭代必须考虑各种兼容,就好像带着枷锁前进一般,这样随着不断迭代,会让代码维护非常困难,有些祖传逻辑更是一不小心就会掉坑里。

同时这种“重”SDK 的开发模式,导致异构语言的治理能力非常薄弱,如果想为各种编程语言都提供一个功能完整且能持续迭代的 SDK 其中的成本可想而知。

18 年的时候,Service Mesh 在国内持续火爆,这种架构理念旨在把服务治理能力跟业务解耦,让两者通过进程级别的通信方式进行交互。在这种架构模式下,服务治理能力从应用中剥离,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迭代升级跟业务进程无关,这就可以让各种服务治理能力快速迭代,并且由于升级成本低,因此每个版本都可以全部升级,解决了历史包袱问题,同时 SDK 变“轻”直接降低了异构语言的治理门槛,再也不用为需要给各个语言开发相同服务治理能力的 SDK 头疼了。

B、Service Mesh 落地现状

蚂蚁很快意识到了 Service Mesh 的价值,全力投入到这个方向,用 Go 语言开发了 MOSN 这样可以对标 envoy 的优秀数据面,全权负责服务路由,负载均衡,熔断限流等能力的建设,大大加快了公司内部落地 Service Mesh 的进度。

现在 MOSN 在蚂蚁内部已经覆盖了数千个应用、数十万容器,新创建的应用默认接入 MOSN,形成闭环。而且在大家最关心的资源占用、性能损耗方面 MOSN 也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1.  RT 小于 0.2ms

2.  CPU 占用增加 0%~2%

3.  内存消耗增长小于 15M

由于 Service Mesh 降低了异构语言的服务治理门槛,NodeJS、C++等异构技术栈也在持续接入到 MOSN 中。

在看到 RPC 能力 Mesh 化带来的巨大收益之后,蚂蚁内部还把 MQ,Cache,Config 等中间件能力都进行了 Mesh 化改造,下沉到 MOSN,提高了中间件产品整体的迭代效率。

C、新的挑战

1. 应用跟基础设施强绑定

一个现代分布式应用,往往会同时依赖 RPC、Cache、MQ、Config 等各种分布式能力来完成业务逻辑的处理。

当初看到 RPC 下沉的红利以后,其他各种能力也都快速下沉。初期,大家都会以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来开发,这就导致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如上图所示,应用依赖了各种基础设施的 SDK,而每种 SDK 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跟 MOSN 进行交互,使用的往往都是由原生基础设施提供的私有协议,这直接导致了复杂的中间件能力虽然下沉,但应用本质上还是被绑定到了基础设施,比如想把缓存从 Redis 迁移到 Memcache 的话,仍旧需要业务方升级 SDK,这种问题在应用上云的大趋势下表现的更为突出,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应用要部署在云上,由于该应用依赖了各种基础设施,势必要先把整个基础设施搬到云上才能让应用顺利部署,这其中的成本可想而知。

因此如何让应用跟基础设施解绑,使其具备可移植能力,能够无感知跨平台部署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2. 异构语言接入成本高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