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追求航空器设计极致性能与效率的今天,高性能计算(HPC)已成为推动多学科设计优化(MDO)发展的核心引擎。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以超过10万个SW26010-Pro处理器节点、1.5 Exaflops峰值性能能力,为复杂工程系统的超大规模、高精度仿真与优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硬件平台。其澎湃算力,预示着在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等关键领域实现变革性突破的潜力。然而,将这种理论上的潜力转化为实际工程应用效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新一代神威超算采用独特国产申威处理器、并实施严格“编译-执行”环境隔离(登录节点与计算节点架构异构、工具链隔离)的先进系统,对软件生态的适配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当前主流开源MDO工具链(如基于PETSc、OpenMDAO等的框架)虽功能强大,但其开发与部署长期围绕国际主流x86生态进行,存在着显著的应用生态短板。这种不匹配直接导致了两个关键问题:
- 性能潜力难以释放: 工具链底层核心库(如PETSc、METIS、特定求解器等)缺乏对申威架构的原生优化和深度适配,无法充分利用“新一代神威超算”的异构计算优势和超大规模并行能力,计算效率远低于预期。
- 部署运行困难重重: 强制性的交叉编译环境、复杂的手动库依赖配置、自动化安装工具(pip, setup.py)在计算节点被禁用、以及对动态库兼容性的特殊要求等技术壁垒,使得在“新一代神威超算”上安装和调试庞大的开源MDO工具链变得极其复杂和脆弱,成为阻碍其实际应用的首要障碍。
本文将聚焦于以上核心挑战,简要阐述如何在新一代超算平台上成功安装、调试并运行一套完整的开源MDO工具链。
01 痛点:航空仿真的“卡脖子之锁”
1.1 新一代神威超算环境特点
1. 强制分离编译与执行
- 登录节点:唯一允许使用交叉编译器的环境,开发者需手动将C/C++扩展库编译为国产处理器适配的二进制文件(如.a静态库或指定路径的.so动态库)。
- 计算节点:仅支持运行预编译库,禁用pip install、setup.py等自动化编译安装工具,避免直接调用不兼容的本地编译器。
2. 库安装高度依赖手动操作
编译流程复杂:需人工指定交叉编译器路径(如SWGCC)、硬件指令集参数(-march=sw)、依赖库链接路径(-L/path/to/lib)等,配置错误将导致编译失败。
3. 异构环境隔离
登录节点与计算节点硬件架构不同(如神威处理器),编译器工具链严格隔离,强制交叉编译。
4. 定制化开发程度高
开发者需深度介入编译流程,手动指定CFLAGS、LDFLAGS等参数,适配目标环境。
1.2 两大痛点
- 硬件隔离:申威处理器与国际x86软件指令集不兼容
- 环境隔离:编译(登录节点)与运行(计算节点)严格分区,禁用自动化工具
1.3 “三无困境”
- 无适配:PETSc、Adflow等底层库缺乏动态库的移植经验
- 无协同:气动/结构/优化工具链断链
- 无验证:各模块无法进行大规模并行测试(缺少算例)、气动|结构耦合优化效率未知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72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