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其实理解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比如工地上建房子,对于我们用户来说不需要知道房子是如何建造的,到时候我们只需要去购买就好了,对于开发商来说他只需要指挥下面的无数个包工头去建造就好了,对于包工头他就要知道知道房子的每一个细节,确保万无一失。其实这就是建造者模式,它把创建对象的一些复杂过程(建造衣服)给封装了起来,我们程序员想要new一个新的对象,只需要说出自己条件就好了。

OK,了解了建造者模式的基本思想,下面就深入的了解一下

一、认识建造者模式

上面的例子如果你有点懵,没关系下面好好地理一理。使用一张图来表示一下建造者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面的流程梳理一下,一共有5个角色

(1)用户:也就是我们消费者,用户提要求,要建一个什么样的房子

(2)Director(开发商):他自己不会开发,就像万达老板一样可能不会砌墙这些,但是他找包工头去做,他只需要去调用这些包工头就造房子就好了。

(3)Builder(抽象的包工头):给出一个抽象接口,规定房子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去建造。给下面的包工头一个建房子的规范。

(4)ContreteBuilder(具体包工头):真正建房子的人,但是每一个包工头可以建不同的房子。

(5)Product(房子):也就是我们的产品类。

再给出一张类图看一下他们几个在类上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明白了吧。如果还不清楚,在往下看,代码去演示一下。

二、代码实现建造者模式

我们代码实现的时候,是从后往前走的,比如说是先有房子然后建造者这些。

第一步:定义Product(房子)

//角色:产品类房子
public class House {
    private String bedroom;//卧室
    private String kitchen;//厨房
    private String toilet;//厕所
    //getter和setter方法
    //toString方法
}

第二步:抽象建造者接口

//角色:包工头
public interface IBuilder {
	public  void buildBedroom();//建卧室
    public  void buildKitchen();//建厨房
    public  void buildToilet();//建厕所
    House retrieveResult();
}

第三步:具体建造者(这里有两个包工头A和B)

包工头B和A是一样的代码。只是名字不同,这里就给出一个

//角色:具体建造者(包工头A)
public class HouseBuilderA implements IBuilder {
	//先有一个空壳子,卧室厨房厕所都没有
	private House house = new House();
	
	//开始建造卧室
	@Override
	public void buildBedroom() {
		house.setBedroom("包工头A:卧室建造成功");
	}
	//开始建造卧室
	@Override
	public void buildKitchen() {
		house.setKitchen("包工头A:厨房建造成功");
	}
	//开始建造卧室
	@Override
	public void buildToilet() {
		house.setToilet("包工头A:厕所建造成功");
	}
	//房子建好了,直接返回
	@Override
	public House retrieveResult() {
		return house;
	}
}

第四步:Director(开发商指挥者)

//角色:director(开发商)
public class Developer {
    //有一个包工头:具体是哪一个我不知道
    private IBuilder builder;
    //让包工头受开发商管理
    public Developer(IBuilder builder) {
        this.builder = builder;
    }
    //开发商一声令下,包工头开始造房子
    public void construct(){
        builder.buildBedroom();
        builder.buildKitchen();
        builder.buildToilet();
    }
}

第五步:用户

//角色:用户
public class Us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包工头
        IBuilder builderA = new HouseBuilderA();
        IBuilder builderB = new HouseBuilderB();
        
        //创造开发商角色,给定建造者对象:A或者B
        Developer director = new Developer(builderA);
        director.construct();
       
        //制造完成:出来一个房子
        House productA = builderA.retrieveResult();
        System.out.println(productA.toString());
	}
}

三、总结

(1)优点

  • 将产品本身与产品创建过程进行解耦,
  • 将复杂产品的创建步骤分解在不同的方法中,使得创建过程更加清晰
  • 增加新的具体建造者无需修改原有类库的代码,易于拓展,符合“开闭原则“。

(2)缺点

  • 如果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则不适合使用建造者模式,因此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 如果产品的内部变化复杂,可能会导致需要定义很多具体建造者类来实现这种变化,导致系统变得很庞大。

OK,建造者模式就先讲到这里,如有问题还请批评指正。

开闭原则“。

(2)缺点

  • 如果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则不适合使用建造者模式,因此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 如果产品的内部变化复杂,可能会导致需要定义很多具体建造者类来实现这种变化,导致系统变得很庞大。

OK,建造者模式就先讲到这里,如有问题还请批评指正。

关注微信公众号:java的架构师技术栈。回复关键字可获取java架构师、python等等各种教程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