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周前,偶然间读到同事在微信群里小杨分享她的知识结构图,我也很早就跃跃欲试了。但是转念一想,作为一名项目经理,每天要涉及到的知识往往不局限于我一个人,而是整个团队知识体系的梳理,想来的确是个艰巨的挑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于是我便着手找寻一个符合自己和团队需求的工具。
首先我问自己,我的需求是什么?思来想去,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 结构化知识管理
- 支持图文、表格、多媒体
- 多人在线协作编辑
- 权限管理与共享同步
知识管理软件有很多,文档协同工具也有很多,但大多功能繁杂,或者功能的偏重点与我的需求不符。
直到……我发现了Seed。
在工具应用的选择上,我十分信奉unix哲学,那就是“一个工具只应做一件事,并把它做好。”而Seed就是这样一款主打实时协作的知识共享云平台。
Seed既可以创建“文档”,也可以创建“知识库”。传统的工具会将“知识库”作为一个文件夹,其中装入各种各样的“文档”。而Seed却可以在“文档”之下创建次级文档,拓展了原有的类文件管理的知识管理方式,极大细化了知识管理的粒度,增加了知识体系结构化的自由度。
在具体的编辑中,Seed的自主研发编辑器支持Word文档常用全系编辑操作,可方便地插入表格、日历、代码块、图片、本地音视频、在线多媒体、成员选择器等,兼顾项目成员使用习惯,降低工具学习或切换成本。
在一个项目中,参与进来的成员往往有很多个,甚至可能跨部门调配成员。这时,传统的传递本地文档的方式几乎是没有可行性的。因而,Seed提供的多人协作,实时同步功能便成了刚需。通过多人协作编辑,告别了邮件、即时通讯工具多次传递Office文件的繁复,协同作业,最大限度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经过优化,Seed支持高吞吐、高并发下的毫秒级多端实时同步,即写即存,实时更新,从此不再因为忘记保存而各种抓狂。
Seed是由蒲公英团队开发的产品,具有浓浓的极客风。
安全性也是Seed最吸引我的特质之一。保障知识库安全性最有效的两种途径,便是权限管理与版本回溯。
可以按照组织内部架构为项目成员赋予不同的权限,预防文档泄露。同时,无论是学习笔记,会议纪要、活动策划、项目计划、产品需求等任何场景的文档,都可以快速进行记录与编辑,让内容可追溯。另外,自动宕机迁移,自动多线路备份,也让我放心地将知识库存储在Seed上。
Seed的中文翻译是种子。知识这颗种子,只有埋进土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才算完成了光荣的使命。
所以,不妨,来试试Seed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