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ly 是一个全新的视频内容平台,旨在为广大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高对商业,创业,投资,领导力的理解。第四期是Robin.ly创始人Alex Ren 采访CNN(细胞式类神经网络)的发明者、硅谷AI芯片初创公司Gyrfalcon Technology(GTI)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杨林教授 。以下为采访实录摘要,原始视频请访问www.robin.ly 完整视频请在文末扫二维码关注
Alex: 大家好,我是Alex Ren,是BoomingStar Ventures的管理合伙人,也是Robin.ly的创始人。今天是我们的Robin.ly第四讲,主题是关于AI芯片的创业和技术发展。今天我们的嘉宾是GTI的联合创始人杨林教授。杨教授有丰富的业内经历,他曾经就读于复旦,清华和UC Berkeley,获得了UC Berkeley的博士学位。同时也是北邮,清华和复旦的教授。他曾经在VLSI (Technology, Inc.),Redwood Design,Cadence 做高级设计经理。1999年创立了一家半导体公司,Legend Silicon(凌讯科技),专注数字电视方面的芯片。 2017年,杨教授和OmniVision 的founding member董琪一起创立了一家公司GTI,Gyrfalcon Technology,专门从事AI芯片这方面的工作。杨教授在学术上成果斐然,1988年就已经发表了一篇名为Cellular Neural Networks Theory and Application的文章,获得了IEEE的电路与系统最佳论文奖。自此之后,CNN,也就是Cellular Neural Networks就成为了一个热点的研究领域。感觉GTI创业以来发展得很快,想问问当初创业的初衷是什么?
杨林:创立这个公司的初衷,就是感觉到现在,PC,电脑都已经放到手机上了,通讯都已经做到第五代通讯了,而且目标就是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那么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人工智能。为什么叫Internet of Things呢?原来就叫internet,相对来讲就应该叫Internet of People,对不对?那people只要连起来,大家就可以交流。因为有这个语言文化,互相都懂。那你说,thing,这个东西连在一起,那很难交流。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赋予物体一定的感觉的能力,和判断的能力。这也就是所谓的人工智能要解决的问题。
Alex: 所以您实际上是为了解决IoT的deployment问题?
杨林:对。主要是为了解决IoT下面的连接问题。IoT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主要就是为了连接。连接由于5G开发了以后,现在正在实施。现在急需产业化,这就不再是科研项目了。那么在这个时候,人工智能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是第一。第二,人工智能,或者叫神经网络,前一段时间,虽然产业化没有发展,但是在研发方面还是有人持续在做。研发方面在做也是受益于现在的计算机能力,那么就开发了这种深度学习的概念。深度学习,它的技术方面的定义是叫多层卷积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所以大概有这么三个意思。第一是卷积神经网络,第二是多层,第三个是用机器学习,不用人,不用编程。那么实际它本身的电路结构和算法很早以前就有了,至于为什么能够现在流行起来,一是现在有这个需求,其次就是现在的算力,就是计算机仿真的能力很强。这个我下面可能在谈到其他问题的时候会再展开讲。
Alex: 您的公司创立一年,出片的芯片现在做到了什么样的性能?
GTI 第一款AISC芯片 ‘The LightSpur 2801S’
杨林:我们这个芯片当时瞄准的是低成本,低功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