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
数据库事务(Database Transaction) ,是指作为单个逻辑工作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操作,要么完全地执行,要么完全地不执行。 事务处理可以确保除非事务性单元内的所有操作都成功完成,否则不会永久更新面向数据的资源。通过将一组相关操作组合为一个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的单元,可以简化错误恢复并使应用程序更加可靠。一个逻辑工作单元要成为事务,必须满足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原则。事务是数据库运行中的逻辑工作单位,由DBMS中的事务管理子系统负责事务的处理。
MySQL 事务主要用于处理操作量大,复杂度高的数据。比如说,在电商系统中,产生一个订单时,我们既需要在订单表中新增一条记录,同时也要修改商品表中的库存量,并且需要保证这两次更新操作要么同时成功,要么同时失败,这样,这些数据库操作语句集就构成一个事务!MySQL数据库只有InnoDB引擎(MyISAM不支持事务)才支持事务。
事务特征
原子性(Atomicity)
事务必须是原子工作单元;对于其数据修改,要么全都执行,要么全都不执行。通常,与某个事务关联的操作具有共同的目标,并且是相互依赖的。如果系统只执行这些操作的一个子集,则可能会破坏事务的总体目标。原子性消除了系统处理操作子集的可能性。
一致性(Consistency)
事务在完成时,必须使所有的数据都保持一致状态。在相关数据库中,所有规则都必须应用于事务的修改,以保持所有数据的完整性。事务结束时,所有的内部数据结构(如 B 树索引或双向链表)都必须是正确的。某些维护一致性的责任由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承担,他们必须确保应用程序已强制所有已知的完整性约束。例如,当开发用于转帐的应用程序时,应避免在转帐过程中任意移动小数点。
隔离性(Isolation)
由并发事务所作的修改必须与任何其它并发事务所作的修改隔离。事务查看数据时数据所处的状态,要么是另一并发事务修改它之前的状态,要么是另一事务修改它之后的状态,事务不会查看中间状态的数据。这称为隔离性,因为它能够重新装载起始数据,并且重播一系列事务,以使数据结束时的状态与原始事务执行的状态相同。当事务可序列化时将获得最高的隔离级别。在此级别上,从一组可并行执行的事务获得的结果与通过连续运行每个事务所获得的结果相同。由于高度隔离会限制可并行执行的事务数,所以一些应用程序降低隔离级别以换取更大的吞吐量。
持久性(Durability)
事务完成之后,它对于系统的影响是永久性的。该修改即使出现致命的系统故障也将一直保持。
Mysql查看和修改数据库引擎
操作指令 | 代码 |
---|---|
显示所有引擎 | SHOW ENGINES; |
修改当前引擎(临时) | SET DEFAULT_STORAGE_ENGINE=InnoDB|MyISAM |
显示指定表的存储引擎 | SHOW TABLE STATUS WHERE NAME=‘tbgoods’ |
创建表时指定引擎 | CREATE TABLE 表名称(字段信息) ENGINE=InnoDB |
设置指定表的存储引擎 | ALTER TABLE 表名称 ENGINE = InnoDB; |
事务操作相关命令
操作指令 | 代码 |
---|---|
开启事务 | START TRANSACTION |
设置保存点 | SAVEPOINT 保存点名称 |
释放保存点(删除) | RELEASE SAVEPOINT 保存点名称; |
提交事务 | COMMIT |
事务回滚 | ROLLBACK |
回滚到指定保存点 | ROLLBACK TO 保存点名称 |
设置事务自动提交模式 | SET AUTOCOMMIT=0 (0:禁止自动提交;1:开启自动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