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KMP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计算的时候,发现阮一峰的博客中对KMP算法的核心——next数组的解释和使用时与《大话数据结构》的作者程杰有很大差别:
1.阮:next数组通过遍历子字符串中"前缀"和"后缀"的最长的共有元素的长度来获得。
例如ABCDABD,得到的next数组为[0,0,0,0,1,2,0]。简单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该算法会进行最少21次的字符串判断,这还是在不考虑字符串匹配的时间消耗。光此一项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n) = (n(n - 1)) /2 = n² / 2 + n / 2 = n²。
在加上匹配字符串,就是m + n²显然大于K

本文探讨了KMP算法中next数组的两种不同获取方式:阮一峰的方法通过遍历子字符串的前缀和后缀获得,时间复杂度约为O(n²);程杰的方法结合回溯法,逐字符比较。同时指出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的时间复杂度差异。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502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