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安装Linux步骤
1.调整BIOS启动顺序
2.选择安装结构
P.S.F1-F5查阅各功能
3.选择语系
4.磁盘分区
5.引导装载程序、网络、时区设置、root密码
6.软件选择
7.安装后设置用户、SELinux、防火墙等
二、文件系统类型
1.ext3比ext2多了日志记录
2.physical volumn( LVM ):弹性调整文件系统大小的机制
3.software RAID:软件仿真出磁盘阵列
4.swap:内存交换空间,不需要指定挂载点
5.vfat:同时被Linux和Windows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
三、Linux目录及其存放的内容
意义:找文件时可以知道其在哪个目录下
LSB组织下的标准:FHS文件系统层级标准
根文件系统( rootfs )的以及子目录
1.系统自我运行必须用到的路径
目录 | 内容 |
/bin | 供所有用户使用的基本命令 P.S. 不能关联至独立分区,OS启动即会用到的程序 |
/sbin | 管理类的基本命令(管理员用) P.S.不能关联至独立分区,OS启动即会用到的程序 |
/boot | 内核文件(vmlinuz)、引导加载器(bootloader:grub) P.S.通常挂载到一个独立的分区上 |
/lib | 基本共享库文件,以及内核模块文件(/lib/modules) |
/lib64 | 专用于x86_64系统上的辅助共享库文件存放位置 |
/etc | 系统软件的启动和配置文件(纯文本文件) P.S.有些程序当许多选项都需要设定时,通过读取配置文件来实现 |
/home/USERNAME | 普通用户的家目录 |
/root | 管理员root的家目录 管理员通常不登陆系统 |
/media | 便携式移动设备挂载点 e.g. cdrom usb |
/mnt | 临时文件系统挂载点,e.g. 临时装上的硬盘 |
/dev | 设备文件及特殊文件存储位置 b:block device,可随机访问 c:character device,线性访问 |
/opt | 第三方应用程序 |
/var | 系统专用的数据和配置文件 |
/usi | 非系统的程序和命令 |
/tmp | 临时文件 |
/srv | 系统上运行的服务用到的数据 |
除了boot 和home ,几乎都不能关联到独立分区上
2./usr
usr:universal shared, read-only data
全局共享只读数据(通常关联到独立分区)
子目录:
bin:保证系统拥有完整功能而提供的应用程序,不是仅为了系统启动;
sbin:(通常管理员才有权限运行的程序)
配置文件依然在/etc下
lib:
lib64:
include:C程序的头文件(P.S.包含header files意味着,说明打算调用哪些库,声明好库文件的调用方式)
share:结构化独立的数据(只读),e.g. doc,man,背景图片等
local: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安装位置,取代/opt
bin, sbin, lib, lib64, etc, share
src:源程序
3./var
/var :variable data files 可变数据文件(通常独立分区)
cache:应用程序缓存数据目录
lib:(&&, 不是库)可变应用程序状态信息数据
local:专用于为/usr/local下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存储可变数据
lock:锁文件
log:日志目录及文件
opt:专用于为/opt下的第三应用程序存储可变数据
run:运行中的进程相关的数据;通常用于存储进程的pid文件
spool:应用程序(缓冲)数据池
tmp:保存系统两次重启之间产生的临时数据
4./proc
用于输出内核与进程信息相关的虚拟文件系统(参数等不是文件的内容作出像文件的东西)
P.S. 系统调优用到
5.centos定义的目录
/sys:用于输出当前系统上硬件设备(块设备、蓝牙设备等)相关信息的虚拟文件系统
/selinux:security enhanced Linux,selinux(安全加强的linux)相关的安全策略等信息的存储位置
/misc:杂项
问题:分区与目录的关系
目录作为访问某分区的入口,分区关联到某目录下 e.g. /mnt/test
四、自定义分区结构:硬盘规划参考
问题:文件系统分区作用
格式化后,其他分区的软件和数据不受影响
/boot:系统引导分区,存放系统的引导文件,一般设置为100M左右
/usr:存放操作系统文件,如果是数据库服务器,这个目录一定要大
/var:系统提供的各类服务的预存储目录均存放在这里,如www服务等。空间大小可根据使用的服务来制定
/home:用户主目录 主要存放用户的个人数据信息及为samba、mail服务提供数据空间
/etc:系统配置文件存放于此
/tmp:临时文件
1.常规分区(数据不是特别重要的业务,集群的某个节点)
/boot 引导分区 200Mb 主分区
swap 交换分区 1.5*内存
/ Linux目录顶点 剩余所有空间
2.数据库、存储服务器
/boot 引导分区 200Mb 主分区
swap 交换分区 1.5*内存
/ Linux目录顶点 100Gb-200Gb
/date 存放数据 剩余所有空间
3.特大网站,门户
/boot 引导分区 200Mb 主分区
swap 交换分区 1.5*内存
/ Linux目录顶点 100Gb-200Gb
剩余空间不分配,由需要的部门根据需求再进行分区
四、硬件设备在Linux的文件名
IDE硬盘 /dev/hd[a-d]
SCSI/SATA/USB /dev/sd[a-p]
U盘 /dev/sd[a-p]
CD ROM/DVD ROM /dev/cdrom
当前鼠标 /dev/mouse
五、磁盘组成
主引导分区( MBR ) 446bytes
分区表( partition table ) 64bytes
系统盘,内核启动完之后第一个要加载的分区
六、Linux上的应用程序的组成部分
Linux应用程序通常由四类文件组成
1.二进制程序
/bin, /sbin, /usr/bin, /usr/sbin, /usr/local/bin, /usr/local/sbin
2.库文件
/lib, /lib64, /usr/lib, /usr/lib64, /usr/local/lib, /usr/local/lib64
3.配置文件
/etc, /etc/DIRECTORY, /usr/local/etc
4.帮助文件
/usr/share/man, /usr/share/doc, /usr/local/share/man, /usr/local/share/doc
七、Linux下的文件类型(以文件在磁盘的存储机制来划分)
- (f):普通文件;文本或二进制
d:目录文件 P.S. 存放机制独特
b:块设备
c:字符设备
l:符号链接文件(软链接)
p:管道文件
s:套接字文件 socket 插槽
P.S. socket文件不是用于跨主机通信的,跨主机则通过协议
八、系统管理类命令
1.关机与重启
关机 halt, poweroff, shutdown, init 0
P.S.shutdown是安全关机,halt -f 不调用shutdown关机,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
重启 reboot, shutdown, init 6
halt, poweroff, reboot
关机或重启
-f:强制,不调用shutdown
-p:切断电源
shutdown
shutdown [OPTION]... TIME [MESSAGE]
-r:重启
-h:关机并切断电源
-c:cancel 不想关机了
TIME:
now 或 0:立刻关机
+m:相对时间表示法,从命令提交开始多久(分钟)之后;例如 +3
hh:mm:绝对时间表示,指明具体时间
2.用户登录信息查看命令
whoami
显示当前登录的用户
who
系统当前所有的登录会话(用户名 登陆的终端 登陆时间(远程登陆主机ip))
w
系统当前所有的登录会话及所做的操作
回顾
文件系统(根文件系统结构,及外在文件的关联关系):
boot, bin, sbin, lib, lib64, dev, home, root, mnt, media, etc, proc, sys
usr
var
参考文献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fhs-2.3.pdf
参考资料:
马哥随堂笔记
注:诚恳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批评意见,若发现存在错误,我定第一时间修改。如果读者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鼓励一下哟٩(๑❛ᴗ❛๑)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