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张大庆教授:无线感知赋予具身智能“第六感官”,6G时代手机隔空测心跳...

杨净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毫无疑问,具身智能已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技术趋势之一。

但相较于人类基础能力,如大脑、耳目和四肢的协同,机器人执行物理任务时仍然显得笨拙。

6b93834651d306925742055748e72ea6.png
来源量子位智库《中国AIGC产业全景报告》

如何让机器人更灵活的「动」起来?

作为一切行为的起点,感知系统就显得尤为关键。

除了传统的视觉听觉,北京大学张大庆教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无线感知

通过WiFi、5G这样的无线信号来隔墙感知,感知精度甚至能达到毫米级,弥补了摄像头等设备感知范围的局限。而且硬件设备随处可见,就是手机也行,附加成本可基本忽略不计。

之后让机器人全方位辅助老年人的生活,可能也将成为现实~

而且随着6G时代的到来,我们日常的手机终端也许就能隔空感知人体的呼吸心跳。

谁是张大庆

作为国际上最早从事智能感知的华人科学家,他已在情境感知领域深耕二十余年,他许多的学生已成为这一领域国内中青年领军人才。目前张大庆担任北大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

58d0664edfcc058c3fae2c27bd939407.jpeg

过去十年他们在理论上揭开了泛在无线感知的密码,也率先全面利用各种无线信号探索感知边界并开始在医疗、康养、安防等行业开展应用,如今他们又开辟了更前沿的研究方向:

量子无线感知

无线感知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如何成为具身智能“第六感官”?量子无线感知又是什么?量子位同张大庆教授聊了聊。

探索具身智能的“第六感官”

具身智能的基础是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张大庆坦言,如果感知的维度和精度不够,那么具身智能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语音和视觉感知技术已随深度学习的发展变得成熟,但无线感知技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类比于机器人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才达到今天的水平;而泛在无线感知技术,仅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意味着它仍需要时间来进一步成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