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gle 算法
为防止因数据包过多而发生网络过载, Nagle算法在1984年诞生了。它应用于TCP层,非常简单。其使用与否会导致如图所示差异。
Nagle算法:“只有收到前一数据的ACK消息时,Nagle算法才发送下一数据”
TCP套接字默认使用Nagle算法交换数据,因此最大限度地进行缓冲,直到收到ACK。图左侧正是这种情况。为了发送字符串"Nagle", 将其传递到输出缓冲。这时头字符"N" 之前没有其他数据(没有需接收的ACK ), 因此立即传输。之后开始等待字符"N" 的ACK消息,等待
过程中,剩下的"agle" 填入输出缓冲。接下来,收到字符"N" 的ACK消息后,将输出缓冲的"agle" 装入一个数据包发送。也就是说,共需传递4个数据包以传输l 个字符串。
接下来分析未使用Nagl~算法时发送字符串"Nagle" 的过程。假设字符"N" 到"e" 依序传到输出缓冲。此时的发送过程与AC幻妾收与否无关,因此数据到达输出缓冲后将立即被发送出去。从图右侧可以看到,发送字符串"Nagle" 时共需10个数据包。由此可知,不使用Na.gl~算法将对网络流量(Traffic: 指网络负载或混杂程度)产生负面影响。即使只传输1 个字节的数据,其头信息都有可能是几十个字节。因此,为了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必须使用Naglej算法
缺点:
但Nagle算法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根据传输数据的特性,网络流最未受太大影响时,不使用Nagle算法要比使用它时传输速度快。
最典型的是传输大文件时,由于把数据输入到缓冲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