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与问题
▼
在做数据中心网络规划设计时,网络流量收敛设计十分重要,通常用一个系统所有下行接口的总带宽比这个系统所有的上行接口带宽的比值来定义收敛比,描述不同程度的网络流量收敛。
用Spine-leaf架构更容易实现更低的收敛比,假设该数据中心设计Server的Leaf层网络收敛比为3:1,所有交换机的端口均以线速转发,每台设备均具备物理冗余路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清单如表1,请补充空白处。

不同解法分析
▼
首先,第( 2 )空比较简单,题目要求leaf层的收敛比为3:1,而使用的leaf交换机为48个25GE下行接口
下行带宽为:48 × 25GE=1200GE,根据收敛比要求,则上行带宽为1200GE/3 = 400GE
上行接口为100G,则需要4个上行接口。
注:收敛比=下行带宽总和 / 上行带宽总和
问题比较多的是第( 1 )空。下面我分析不同解法。
解法1:
计算节点:2个25GE端口上行,一共有145台,合计上行接口为145 × 2 = 290 个
则计算节点需要的leaf交换机为:290/48 = 6.04,取整为7台。
这种计算方案,表面看上去没有问题,接口管够,但最终会出现如下几个问题:
1、由于接入交换机数量为奇数,会导致部分服务器接入1台leaf,存在单点故障。

2、如果采用交叉接入,好像满足了服务器双上行到不同leaf交换机的需求,但问题又来了:大量服务器布线都需要跨越机架连接到其他机架的ToR leaf交换机,而且还会影响M-LAG配置。

所以,服务器双上行的数据中心ToR接入交换机(Leaf)数量肯定是偶数,2个ToR为一组,实现一个机架或两个相邻机架服务器的接入。M-LAG为2台交换机一组进行配置。
我们也可以看看下图真实项目的配置清单,leaf交换机配置肯定是偶数。

所以,计算节点的leaf交换机不是配置7台,而应该配置8台。
解法2:
计算节点(145台)和分布式存储节点(28台)都有业务和管理接口,且都是2个接口,合并计算对leaf交换机需求如下:
(145+28) × 2 / 48 = 7.2 取整8台
然后,分布式存储节点后端配置2台用于存储节点之间的数据同步(多副本和纠删码)。则合计需要10台leaf交换机。
该设计方案的问题在于:服务器和存储混接。
不同类型节点,建议使用不同的交换机进行接入,应该避免混合接入,导致逻辑混乱。比如有:
Server Leaf 服务器接入交换机
Service Leaf 安全服务接入交换机
Border Leaf 边界接入交换机
Management Leaf 管理接入交换机
Storage Leaf 存储接入交换机
解法3【推荐解法】:
计算节点(145台):
先考虑单上行,需要 145/8 = 3.08 取整为4台leaf交换机。那么双上行需要8台leaf交换机。
存储节点(28台):
(1)存储前端业务和管理:2台
(2)存储后端业务:2台
那么合计需要12台leaf交换机,组网架构如下图所示:

注:华为标准规划设计中,建议存储节点接入到独立的存储交换机。
【参考答案】(1)12台leaf交换机 (2)4个100GE上行接口
【summer解析】
下行带宽:48*25G=1200G,如果收敛比为3:1,那么上行带宽为400G,则需要4个100G上行接口。
计算节点接入交换机数量:145/48=3.02 取4台,双上行则为8台。
存储前端接入2台,存储后端接入2台,合计4台。
那么一共需要接入交换机leaf为 8+4=12台。
这两年,IT行业面临经济周期波动与AI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确实有很多运维与网络工程师因企业缩编或技术迭代而暂时失业。
很多人都在提运维网工失业后就只能去跑滴滴送外卖了,但我想分享的是,对于运维人员来说,即便失业以后仍然有很多副业可以尝试。
网工/运维副业方向
运维网工,千万不要再错过这些副业机会!
第一个是知识付费类副业:输出经验打造个人IP
在线教育平台讲师
操作路径:在慕课网、极客时间等平台开设《CCNA实战》《Linux运维从入门到精通》等课程,或与培训机构合作录制专题课。
收益模式:课程销售分成、企业内训。
技术博客与公众号运营
操作路径:撰写网络协议解析、故障排查案例、设备评测等深度文章,通过公众号广告、付费专栏及企业合作变现。
收益关键:每周更新2-3篇原创,结合SEO优化与社群运营。
第二个是技术类副业:深耕专业领域变现
企业网络设备配置与优化服务
操作路径: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的配置调试、性能优化及故障排查服务。可通过本地IT服务公司合作或自建线上接单平台获客。
收益模式:按项目收费或签订年度维护合同。
远程IT基础设施代维
操作路径:通过承接服务器监控、日志分析、备份恢复等远程代维任务。适合熟悉Zabbix、ELK等技术栈的工程师。
收益模式:按工时计费或包月服务。
网络安全顾问与渗透测试
操作路径:利用OWASP Top 10漏洞分析、Nmap/BurpSuite等工具,为企业提供漏洞扫描、渗透测试及安全加固方案。需考取CISP等认证提升资质。
收益模式:单次渗透测试报告收费;长期安全顾问年费。
比如不久前跟我一起聊天的一个粉丝,他自己之前是大四实习的时候做的运维,发现运维7*24小时待命受不了,就准备转网安,学了差不多2个月,然后开始挖漏洞,光是补天的漏洞奖励也有个四五千,他说自己每个月的房租和饭钱就够了。

为什么我会推荐你网安是运维和网工人员的绝佳副业&转型方向?
1.你的经验是巨大优势: 你比任何人都懂系统、网络和架构。漏洞挖掘、内网渗透、应急响应,这些核心安全能力本质上是“攻击视角下的运维”。你的运维背景不是从零开始,而是降维打击。
2.越老越吃香,规避年龄危机: 安全行业极度依赖经验。你的排查思路、风险意识和对复杂系统的理解能力,会随着项目积累而愈发珍贵,真正做到“姜还是老的辣”。
3.职业选择极其灵活: 你可以加入企业成为安全专家,可以兼职“挖洞“获取丰厚奖金,甚至可以成为自由顾问。这种多样性为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抗风险能力。
4.市场需求爆发,前景广阔: 在国家级政策的推动下,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地区,安全人才缺口正在急剧扩大。现在布局,正是抢占未来先机的黄金时刻。

网工运维转行学习网络安全路线

(一)第一阶段:网络安全筑基
1. 阶段目标
你已经有运维经验了,所以操作系统、网络协议这些你不是零基础。但要学安全,得重新过一遍——只不过这次我们是带着“安全视角”去学。
2. 学习内容
**操作系统强化:**你需要重点学习 Windows、Linux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对比运维工作中常规配置与安全配置的差异,深化系统安全认知(比如说日志审计配置,为应急响应日志分析打基础)。
**网络协议深化:**结合过往网络协议应用经验,聚焦 TCP/IP 协议簇中的安全漏洞及防护机制,如 ARP 欺骗、TCP 三次握手漏洞等(为 SRC 漏扫中协议层漏洞识别铺垫)。
**Web 与数据库基础:**补充 Web 架构、HTTP 协议及 MySQL、SQL Server 等数据库安全相关知识,了解 Web 应用与数据库在网安中的作用。
**编程语言入门:**学习 Python 基础语法,掌握简单脚本编写,为后续 SRC 漏扫自动化脚本开发及应急响应工具使用打基础。
**工具实战:**集中训练抓包工具(Wireshark)、渗透测试工具(Nmap)、漏洞扫描工具(Nessus 基础版)的使用,结合模拟场景练习工具应用(掌握基础扫描逻辑,为 SRC 漏扫工具进阶做准备)。
(二)第二阶段:漏洞挖掘与 SRC 漏扫实战
1. 阶段目标
这阶段是真正开始“动手”了。信息收集、漏洞分析、工具联动,一样不能少。
熟练运用漏洞挖掘及 SRC 漏扫工具,具备独立挖掘常见漏洞及 SRC 平台漏扫实战能力,尝试通过 SRC 挖洞搞钱,不管是低危漏洞还是高危漏洞,先挖到一个。
2. 学习内容
信息收集实战:结合运维中对网络拓扑、设备信息的了解,强化基本信息收集、网络空间搜索引擎(Shodan、ZoomEye)、域名及端口信息收集技巧,针对企业级网络场景开展信息收集练习(为 SRC 漏扫目标筛选提供支撑)。
漏洞原理与分析:深入学习 SQL 注入、CSRF、文件上传等常见漏洞的原理、危害及利用方法,结合运维工作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进行关联分析(明确 SRC 漏扫重点漏洞类型)。
工具进阶与 SRC 漏扫应用:
-
系统学习 SQLMap、BurpSuite、AWVS 等工具的高级功能,开展工具联用实战训练;
-
专项学习 SRC 漏扫流程:包括 SRC 平台规则解读(如漏洞提交规范、奖励机制)、漏扫目标范围界定、漏扫策略制定(全量扫描 vs 定向扫描)、漏扫结果验证与复现;
-
实战训练:使用 AWVS+BurpSuite 组合开展 SRC 平台目标漏扫,练习 “扫描 - 验证 - 漏洞报告撰写 - 平台提交” 全流程。
SRC 实战演练:选择合适的 SRC 平台(如补天、CNVD)进行漏洞挖掘与漏扫实战,积累实战经验,尝试获取挖洞收益。
恭喜你,如果学到这里,你基本可以下班搞搞副业创收了,并且具备渗透测试工程师必备的「渗透技巧」、「溯源能力」,让你在黑客盛行的年代别背锅,工作实现升职加薪的同时也能开创副业创收!
如果你想要入坑黑客&网络安全,笔者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全网最全的网络安全资料包需要保存下方图片,微信扫码即可前往获取!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需要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前往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