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再现
===========================
{某企业,自主研制精密仪器实验室}
Leader :{小李}怎么搞得,按照说明书操作,怎么还把仪器搞坏了?
小李 :是我操作Miss。
Leader :念你是初犯,这次就不追究了,总结教训不要再有下次了。同样错误如果犯两次,那就是你个人态度问题了。
小李 :嗯,我知道了。
===========================
{某企业,自主研制精密仪器实验室}
Leader :{小李}怎么搞得,按照说明书操作,怎么还把仪器搞坏了?
小李 :是我操作Miss。
Leader :念你是初犯,这次就不追究了,总结教训不要再有下次了。同样错误如果犯两次,那就是你个人态度问题了。
小李 :嗯,我知道了。
{小王插言说}
小王 :半年前,你没来之前,{小张}也犯过同样的Miss。
Leader :是吗?
Leader :大家要以此为戒,继续作业吧 。
===========================
看似合情合理的处理流程,没有丝毫瑕疵,想必看到此篇文章的管理者们多数会赞同{Leader}的做法。
场景中{Leader},显现出和蔼可亲可,没有过多责怪,对下属的错误至始至终保留一种包容心。人难免有错,批评教育使其从内心知道问题的严重性,避免二次发生就足够了,没必要痛斥一顿,反之则适得其反。
场景中{Leader},显现出和蔼可亲可,没有过多责怪,对下属的错误至始至终保留一种包容心。人难免有错,批评教育使其从内心知道问题的严重性,避免二次发生就足够了,没必要痛斥一顿,反之则适得其反。
我原以为这个场景就这样过去了。有一天我和一日本同事谈论此事,他笑着对我说 “这就是日本和中国管理上的不同。”
我很费解,于是追问道 “为什么?”
他答道 “问这句话的人,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那个{Leader} ”。
我很费解,于是追问道 “为什么?”
他答道 “问这句话的人,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那个{Leader} ”。
我日语很差,沟通起来也不是很流畅,但是我还是一字一句的明白他所说的含义,下面是我和他的问与答:
{他 一问→ 我}:为什么把精密仪器损毁了?
{我 一答→ 他}:是因为{小李}操作Miss。
★ 如果问题仅问到此
{策 略 一}:以教导为主,防止此类问题二次发生。
{他 二问→ 我}:为什么{小李}会出现操作Miss?是单纯个人操作Miss?还是说明书存在误记,导致的Miss?
{我 二答→ 他}:是说明书存在误记。[※ 如果是单纯个人操作Miss,策略一就足够了]
★ 如果问题仅问到此
{策 略 二}:把说明书误记得地方修改正确,防止下一次误导他人。
{他 三问→ 我}:说明书存在误记为什么现在才发现?半年前{小张}有同样事故,为什么没有发觉到说明书存在误记?
{我 三答→ 他}:半年前,小张发生事故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修改说明书,久而久之就淡忘、忘记了。
★ 如果问题仅问到此
{策 略 三}:今后,无论何时、何地、何人,只要发现作说明书有误,必须第一时间上报、修改,严禁拖延。
{他 四问→ 我}:说明书是我们自己撰写的,为什么没有在它成为操作准则之前发现其误记的地方?
{我 四答→ 他}:说明书在做成环节中,没有Review环节,没有第二人把握其正确性,所以第一时间没有发现到说明书的错误。
★ 如果问题仅问到此
{策 略 四}:今后,各种说明书做成过程中,追加一些监督、Review环节,确保其正确性,保质保量。
日本人的连连追问,最终总结了4条对应策略,我自叹不如、心悦诚服。像我这种菜鸟,能问到{策 略 二}就很不错了。
日本人的连连追问,最终总结了4条对应策略,我自叹不如、心悦诚服。像我这种菜鸟,能问到{策 略 二}就很不错了。
我自省了一下,自认每一件问题、课题解决得可谓是“皆大欢喜、游刃有余”,但其真正的“诱因”我是否真的“触及”到?想到这,不由我倒吸了一口冷气。
管理者常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本质离我们有多远,谁都不知道。
有人能看到{策 略 二} ,还有人能看到{策 略 三},甚至还有人可以看到{策 略 四},前者称后者为本质;后者称前者为现象,具体你能走多远,这与你经验、综合能力成正比。
不要抱怨自己 目光短浅、鼠目寸光,看不到更深层次的本质,这是急不来的。
做多了,做久了,说不定有一天,场景中的问题 你能看得更远,提出你的 {策 略 五}。
最后,我上网搜索了一下相关的资料,感觉这位日本朋友处理问题的方法与AAR(After Action Review) 比较相像。
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试试哦。
管理者常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本质离我们有多远,谁都不知道。
有人能看到{策 略 二} ,还有人能看到{策 略 三},甚至还有人可以看到{策 略 四},前者称后者为本质;后者称前者为现象,具体你能走多远,这与你经验、综合能力成正比。
不要抱怨自己 目光短浅、鼠目寸光,看不到更深层次的本质,这是急不来的。
做多了,做久了,说不定有一天,场景中的问题 你能看得更远,提出你的 {策 略 五}。
最后,我上网搜索了一下相关的资料,感觉这位日本朋友处理问题的方法与AAR(After Action Review) 比较相像。
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试试哦。
=============================================
一、 AAR的起源
AAR(After Action Review),通常翻译为事后评估,它最早是美国陆军的标准操作程序。
为了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军队需要在平时进行大量的训练,并及时纠正错误和固化成功的做法。美国陆军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Learning after doing),建立了AAR 的标准程序,不仅取得单次训练的成功,而且为整个美军提供最佳的实践经验。
AAR 同样适用于身处激烈竞争环境的企业组织。军队以最小的成本从AAR 的过程中获益,任何公司都可以在不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快速获取类似的收益。壳牌、摩托罗拉、GE 等许多公司都曾研究过美国军队的行动后学习机制。
二、 AAR的价值
AAR 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未来绩效。具体来讲,它主要给组织带来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
1、 不犯重复错误
2、 固化成功经验
3、 发现改进机会
4、 提升人的能力
不犯重复错误:聪明人不是不失败,而是不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跟头。有些错误造成的损失是巨大,所以必须要避免重犯。许多组织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屡次出现,就是因为缺少AAR 这个
环节。AAR 系统能帮助组织找出失败之处,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固化成功经验:通过AAR,我们能够确定做出了什么成绩,哪些做法是有效的,并需要保持
下去,按照已经证明是正确的方法去做,就能够保证未来的重复成功。发现改进机会:工作很难一次做到十全十美,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着改进的机会,做完后回头看一下,常常会发现更好的方法。这其中也包含重大的创新机会,有些非预料的意外事件可能就会带来有价值的创造发明,不同观点的碰撞也可能激发新创意的产生。
提升人的能力:AAR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分享的过程,它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对参与者来说,能有效地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丰富自身
的知识储量和实践经验。
三、 AAR的操作方法
1、做好AAR 的七个原则
_ 只有评估之后,工作才算完成
_ 尽快实施评估
_ 确保完全参与
_ 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
_ 使用标准程序
_ 记录经验教训
_ 传播经验教训
2、AAR的基本程序
A. 我们打算做什么?
B. 实际发生了什么?
C. 成功之处是什么?不足之处是什么?有什么改进或创新的机会?
D. 下次我们将怎么做?
四、 AAR的障碍
实践证明,AAR 是一个容易掌握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许多组织却很少做AAR,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 嫌麻烦,认为是浪费时间。
2、 怕暴露问题,怕丢面子。
3、 组织缺少持续改进的文化。
仗是越打越精的,但是要善于总结。要想做好AAR,首先要有不自满的精神,还需要具备一点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最重要的是要把AAR 当作一个学习手段,一个团队学习、交流分享的
沟通平台,它不是拘泥于过去,而是放眼于未来。这些正是AAR 的魅力所在。
AAR(After Action Review),通常翻译为事后评估,它最早是美国陆军的标准操作程序。
为了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军队需要在平时进行大量的训练,并及时纠正错误和固化成功的做法。美国陆军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Learning after doing),建立了AAR 的标准程序,不仅取得单次训练的成功,而且为整个美军提供最佳的实践经验。
AAR 同样适用于身处激烈竞争环境的企业组织。军队以最小的成本从AAR 的过程中获益,任何公司都可以在不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快速获取类似的收益。壳牌、摩托罗拉、GE 等许多公司都曾研究过美国军队的行动后学习机制。
二、 AAR的价值
AAR 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未来绩效。具体来讲,它主要给组织带来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
1、 不犯重复错误
2、 固化成功经验
3、 发现改进机会
4、 提升人的能力
不犯重复错误:聪明人不是不失败,而是不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跟头。有些错误造成的损失是巨大,所以必须要避免重犯。许多组织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屡次出现,就是因为缺少AAR 这个
环节。AAR 系统能帮助组织找出失败之处,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固化成功经验:通过AAR,我们能够确定做出了什么成绩,哪些做法是有效的,并需要保持
下去,按照已经证明是正确的方法去做,就能够保证未来的重复成功。发现改进机会:工作很难一次做到十全十美,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着改进的机会,做完后回头看一下,常常会发现更好的方法。这其中也包含重大的创新机会,有些非预料的意外事件可能就会带来有价值的创造发明,不同观点的碰撞也可能激发新创意的产生。
提升人的能力:AAR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分享的过程,它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对参与者来说,能有效地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丰富自身
的知识储量和实践经验。
三、 AAR的操作方法
1、做好AAR 的七个原则
_ 只有评估之后,工作才算完成
_ 尽快实施评估
_ 确保完全参与
_ 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
_ 使用标准程序
_ 记录经验教训
_ 传播经验教训
2、AAR的基本程序
A. 我们打算做什么?
B. 实际发生了什么?
C. 成功之处是什么?不足之处是什么?有什么改进或创新的机会?
D. 下次我们将怎么做?
四、 AAR的障碍
实践证明,AAR 是一个容易掌握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许多组织却很少做AAR,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 嫌麻烦,认为是浪费时间。
2、 怕暴露问题,怕丢面子。
3、 组织缺少持续改进的文化。
仗是越打越精的,但是要善于总结。要想做好AAR,首先要有不自满的精神,还需要具备一点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最重要的是要把AAR 当作一个学习手段,一个团队学习、交流分享的
沟通平台,它不是拘泥于过去,而是放眼于未来。这些正是AAR 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