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增加系统调用 + 内核编译

本文介绍了Linux系统调用机制,包括系统调用的定义和实现方式。详细讲解了如何在Linux内核中添加新的系统调用,包括环境准备、下载源码、修改系统调用表和源文件,以及编译内核的步骤。通过这个过程,读者可以了解Linux内核的工作原理和内核开发的基本流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 Linux系统调用机制

1.1 系统调用是什么

Linux内核中设置了一组用于实现各种系统功能的子程序,称为系统调用。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调用命令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调用它们。从某种角度来看,系统调用和普通的函数调用非常相似。区别仅仅在于,系统调用由操作系统核心提供,运行于核心态;而普通的函数调用由函数库或用户自己提供,运行于用户态。

1.2 系统调用实现方式

系统调用是靠一些宏,一张系统调用表,一个系统调用入口来完成。进程是不能访问内核的:它不能访问内核所占内存空间也不能调用内核函数;系统调用是这些规则的一个例外。其原理是进程先用适当的值填充寄存器,然后调用一个特殊的指令,这个指令会跳到一个事先定义的内核中的一个位置。在Intel CPU中,这个由中断0x80实现。进程可以跳转到的内核位置叫做sysem_call。这个过程检查系统调用号,这个号码告诉内核进程请求哪种服务。然后,它查看系统调用表(sys_call_table)找到所调用的内核函数入口地址。接着,就调用函数,最后返回到进程。

2. Linux内核

2.1 操作系统与内核

操作系统是一个用来和硬件打交道并为用户程序提供一个有限服务集的低级支撑软件。一个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硬件和软件的共生体,它们互相依赖,不可分割。计算机的硬件,含有外围设备、处理器、内存、硬盘和其他的电子设备组成计算机的发动机。但是没有软件来操作和控制它,自身是不能工作的。完成这个控制工作的软件就称为操作系统,在Linux的术语中被称为“内核”,也可以称为“核心”。Linux内核的主要模块(或组件)分以下几个部分:存储管理、CPU和进程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和驱动、网络通信,以及系统的初始化(引导)、系统调用等。

2.2 Linux内核的特性

Linux由C语言写成,符合POSIX标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