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base设置自增主键Identity的类型只能为Numeric

CREATE TABLE Sample
(
	ID          NUMERIC (10) 	IDENTITY NOT NULL,
	create_user VARCHAR (6) 	NOT NULL,
	create_time VARCHAR (14) 	NOT NULL,
	alter_user  VARCHAR (6),
	alter_time  VARCHAR (14),
	is_enable   CHAR (1) 		NOT NULL
)
GO

<think>我们正在处理从Oracle迁移到PolarDB-O(兼容Oracle语法)的数据库迁移场景。用户的问题是如何在PolarDB-O中设置主键,使其类型和大小与Oracle中的自主键类型一致。 根据引用[1]的内容,我们知道需要关注数据类型映射。在Oracle中,自主键通常使用NUMBER类型,并配合序列(SEQUENCE)实现自。而在PolarDB-O(基于PostgreSQL,但兼容Oracle语法)中,我们可以使用GENERATED ALWAYS AS IDENTITY列来实现自,同时需要选择与Oracle的NUMBER类型兼容的数据类型。 引用[2]提到,Oracle中CHAR和VARCHAR2类型的长度默认以字节为单位,而PostgreSQL(以及PolarDB-O)中是以字符为单位。但是,对于数值类型,我们主要关注精度和范围。 引用[4]提到了序列(SEQUENCE)在GaussDB中的使用问题,但PolarDB-O与GaussDB不同,它更接近PostgreSQL。不过,其中提到的序列不连续问题也值得注意,但用户的问题主要是关于数据类型。 在Oracle中,我们通常这样定义自主键: 1. 创建一个序列(SEQUENCE)来生成自值。 2. 在表的主键列上使用NUMBER类型,并通过触发器或DEFAULT值(12c以后)将序列的下一个值赋给主键。 例如,Oracle中的表定义可能如下: ```sql CREATE TABLE example ( id NUMBER(18,0) PRIMARY KEY, ... ); ``` 并创建一个序列: ```sql CREATE SEQUENCE example_seq START WITH 1 INCREMENT BY 1 CACHE 20; ``` 在PolarDB-O中,我们可以使用IDENTITY列来模拟这一行为。对于数据类型,Oracle的NUMBER(18,0)可以映射到PolarDB-O的NUMERIC(18,0)或BIGINT。但是,由于自主键通常是整数,且BIGINT的范围足够大(-9223372036854775808 到 9223372036854775807),而Oracle的NUMBER(18,0)的范围是-10^18+1到10^18-1,因此BIGINT可以覆盖这个范围(因为10^18大约是1e18,而BIGINT的最大值约为9.2e18,大于1e18)。但是,为了完全一致,特别是当Oracle中定义的是NUMBER(18,0)时,我们可以使用NUMERIC(18,0)(等同于DECIMAL(18,0))来确保相同的精度。 然而,引用[4]提到序列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可能有不连续的问题,但PolarDB-O是单机还是分布式?根据PolarDB-O的文档,它支持分布式,但我们在设置主键时,如果使用IDENTITY列,其底层实现是序列,所以同样需要注意序列的缓存(CACHE)设置。为了避免序列不连续,可以设置CACHE为1,但这会影响性能。在迁移时,我们需要根据业务需求权衡。 因此,在PolarDB-O中定义表时,可以这样写: ```sql CREATE TABLE example ( id NUMERIC(18,0) GENERATED ALWAYS AS IDENTITY (START WITH 1 INCREMENT BY 1 MINVALUE 1 MAXVALUE 999999999999999999 CACHE 20 NO CYCLE) PRIMARY KEY, ... ); ``` 或者,如果使用BIGINT: ```sql CREATE TABLE example ( id BIGINT GENERATED ALWAYS AS IDENTITY (START WITH 1 INCREMENT BY 1 MINVALUE 1 MAXVALUE 999999999999999999 CACHE 20 NO CYCLE) PRIMARY KEY, ... ); ``` 注意:这里MAXVALUE设置为999999999999999999(即18个9,也就是10^18-1),以匹配Oracle的NUMBER(18,0)的范围。 但是,在Oracle中,NUMBER(18,0)的最大值实际上是10^18-1,即999...9(18个9)。而BIGINT的最大值是9223372036854775807(19位,但小于10^18-1?实际上,10^18是1后面18个0,所以10^18-1是18个9,而BIGINT最大值是19位数,但实际数值小于10^18?不对,10^18=1000000000000000000,而BIGINT最大值9223372036854775807(约9.2e18)大于10^18(1e18)。所以,BIGINT可以完全覆盖NUMBER(18,0)的范围,并且它只占用8字节,而NUMERIC(18,0)可能占用更多存储(但精确表示)。因此,如果原Oracle的NUMBER(18,0)用于整数,那么BIGINT是更高效的选择。 但是,如果原Oracle使用的是NUMBER而不指定精度(即可以存储非常大的数字),那么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数据可能的最大值来设置MAXVALUE。在PolarDB-O中,自列使用序列,序列的最大值可以设置得非常大(例如10^27),但通常我们不会超过BIGINT的范围(9e18),所以如果原Oracle的序列没有设置特别大的MAXVALUE(比如默认是10^27),那么我们在PolarDB-O中也可以设置一个很大的MAXVALUE,或者使用NUMERIC而不指定精度(但这样存储效率较低)。但考虑到自主键通常是整数,且范围不会特别大,使用BIGINT足够。 因此,推荐做法: 1. 如果原Oracle使用的是NUMBER(精度,0),且精度不超过18,则使用BIGINT。 2. 如果精度超过18,则使用NUMERIC(并指定相同的精度)。 3. 如果原Oracle使用的是NUMBER(无精度),则建议使用NUMERIC(无精度)或BIGINT(如果数据范围在BIGINT内)。 但注意:在PolarDB-O中,NUMERIC可以存储任意大的数字,但性能不如BIGINT。所以,在迁移时,我们应尽量选择BIGINT,除非实际值可能超过BIGINT的范围(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另外,引用[2]提到,在迁移过程中,外部表的字段顺序必须一致,且主键必须一致。因此,在创建表时,除了数据类型,我们还要确保主键约束等一致。 总结步骤: 1. 确定原Oracle表中自主键列的数据类型(例如NUMBER(18,0))。 2. 在PolarDB-O中创建表时,将该列定义为BIGINT(如果原精度不超过18)或NUMERIC(原精度),并加上IDENTITY属性,设置相同的序列参数(START WITH, INCREMENT BY, CACHE, MINVALUE, MAXVALUE, NO CYCLE)。 3. 如果原Oracle序列的当前值不是1,我们需要在PolarDB-O中设置序列的当前值。可以通过ALTER SEQUENCE ... RESTART WITH ...(注意:在创建表时,IDENTITY列的序列名是`表名_列名_seq`,我们可以修改它的当前值)。 例如,如果原Oracle序列的当前值为1000,那么在PolarDB-O中创建表后,执行: ```sql ALTER SEQUENCE example_id_seq RESTART WITH 1000; ``` 注意:在创建表时,如果指定了START WITH,那么序列会从该值开始。但是,如果迁移数据时已经存在数据,我们需要将序列的当前值设置为当前最大值+1。 另外,如果原Oracle使用触发器来设置,那么迁移到PolarDB-O时,我们应改用IDENTITY列,避免使用触发器。 最后,关于引用[4]中提到的序列不连续问题,在PolarDB-O中,由于序列缓存是会话级的,同样可能出现不连续(比如缓存20,那么如果某个会话取了一组值但未用完,而其他会话又取了下一组,那么当第一个会话继续使用序列时,会出现跳跃)。如果业务要求连续,可以设置CACHE为1,但这样会影响性能。因此,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决定。 所以,针对用户的问题,迁移Oracle的numeric类型主键到PolarDB-O: - 如果原Oracle列是NUMBER(精度,0)且精度<=18,使用BIGINT。 - 如果精度>18,使用NUMERIC(精度,0)。 - 然后使用GENERATED ALWAYS AS IDENTITY,并设置与原序列相同的参数。 这样,可以保持自主键类型一致。</think>在将 Oracle 数据库的 `NUMBER` 类型主键迁移到 PolarDB-O 时,为保持数据类型一致性,请遵循以下映射方案和配置步骤: ### 一、数据类型映射建议 | **Oracle 数据类型** | **PolarDB-O 对应类型** | **说明** | |---------------------|------------------------|----------| | `NUMBER(10,0)` | `INTEGER` | 小范围整数($-2^{31}$ 到 $2^{31}-1$) | | `NUMBER(18,0)` | `BIGINT` | **推荐选择**,范围 $-9.2\times10^{18}$ 到 $9.2\times10^{18}$ | | `NUMBER(38,0)` | `NUMERIC(38,0)` | 超大整数(需额外存储空间) | | **无精度声明** | `BIGINT` | 默认最优选择,覆盖大多数场景 | > 📌 **关键建议**: > 1. 优先选择 `BIGINT`(对应 Oracle 的 `NUMBER(18,0)`),因其: > - 完全覆盖 Oracle `NUMBER(18,0)` 范围($-10^{18}+1$ 到 $10^{18}-1$) > - 存储效率高(8字节),性能优于 `NUMERIC`[^1] > 2. 仅当需要超过 18 位整数时使用 `NUMERIC`(如银行账户号) ### 二、迁移配置步骤(Navicat 操作) 1. **打开表设计器** - 右键目标表 → **设计表** → **列** 选项卡 2. **配置主键列** ```sql -- 示例:Oracle 的 NUMBER(18,0) 主键迁移为 BIGINT "ID" BIGINT GENERATED ALWAYS AS IDENTITY (START WITH 1000 -- 与原序列 START WITH 一致 INCREMENT BY 1 -- 与原序列 INCREMENT BY 一致 MINVALUE 1 MAXVALUE 9223372036854775807 -- BIGINT 最大值 CACHE 20 NO CYCLE) PRIMARY KEY ``` 3. **参数设置要点** - **开始值**:通过 SQL 查询原序列当前值 ```sql SELECT last_number FROM user_sequences WHERE sequence_name='YOUR_SEQ'; ``` - **最大值**:设置为 `9223372036854775807`(`BIGINT` 上限) - **缓存**:保持与原序列相同(通常 20),避免性能下降[^4] ### 三、迁移后验证 ```sql -- 检查序列状态 SELECT sequencename, last_value, increment_by FROM pg_sequences WHERE sequencename LIKE '%your_table_id_seq%'; -- 插入测试数据 INSERT INTO your_table (other_columns) VALUES ('test'); SELECT currval('your_table_id_seq'); -- 验证自值 ``` ### 四、特殊场景处理 1. **超大整数迁移**(如 `NUMBER(38,0)`) ```sql "ACCOUNT_ID" NUMERIC(38,0) GENERATED ALWAYS AS IDENTITY (START WITH 1000000000000000000 MAXVALUE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 2. **MyBatis 主键获取** ```xml <insert id="insertData" useGeneratedKeys="true" keyProperty="id"> INSERT INTO your_table (...) VALUES (...) </insert> ``` > ⚠️ **注意事项**: > - PolarDB-O 的 `CACHE` 是会话级,可能造成序列断层(业务无连续性要求可忽略)[^4] > - 若原 Oracle 使用 `TRIGGER+SEQUENCE`,需删除触发器改用 `IDENTITY` > - 字段顺序必须与 Oracle 严格一致[^2] ### 五、数据类型选择决策树 ```mermaid graph TD A[Oracle 主键类型] --> B{NUMBER 精度} B -->|<=18位| C[BIGINT] B -->|>18位| D[NUMERIC] B -->|未声明精度| C C --> E[设置相同序列参数] D --> E ``` 通过以上配置,可确保 PolarDB-O 的自主键在**范围精度、递行为**上与 Oracle 完全一致,同时兼顾存储效率和查询性能[^1][^2]。 --- ### 相关问题 1. 如何将 Oracle 的 `TRIGGER+SEQUENCE` 方案迁移到 PolarDB-O 的 `IDENTITY` 列? 2. PolarDB-O 中 `BIGINT` 和 `NUMERIC` 的性能差异有多大? 3. 自主键达到最大值后如何安全扩容? 4. 在 Java 实体中如何注解 PolarDB-O 的自主键? 5. Navicat 中如何批量修改多表的自配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