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Context对于Android开发人员来说并不陌生,项目中我们会经常使用Context来获取APP资源,创建UI,获取系统Service服务,启动Activity,绑定Service,发送广播,获取APP信息等等。那么Context到底是什么?Context又是怎么来实现以上功能的?在什么场景下使用不同的Context?一个APP中总共有多少个Context?这篇博客将从源码角度带你分析Android Context到底是个啥。
1.Context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多会问Context到底是什么?
- 我们可以理解为“上下文”:它贯穿整个应用;
- 也可以理解成“运行环境”:它提供了一个应用运行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系统服务等;
- 同样可以理解成“场景”:用户操作和系统交互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场景,比如Activity之间的切换,服务的启动等都少不了Context。
然而以上这些都是我们从抽象角度去理解Context的作用,那么从Code代码来看Context到底是什么呢?Activity是一个Context,Application是一个Context,Service也是一个Context你信么?不信的话,同样还是那句话“look the fuck resource cod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从源码看Context就是一个抽象类,里面定义了各种抽象方法,包括获取系统资源,获取系统服务,发送广播,启动Activity,Service等。所以从源码角度看Context就是抽象出一个App应用所有功能的集合,由于Context是一个纯的抽象类,所以它的具体的方法实现是在其之类ContextImpl中实现了,稍后分析。我们平时在MainActivity中会这么给mContext = this赋值,其言外之意就是当前Activity类就是Context,那说明Activity是Context的子类。通过Android Studio查看Context的子类图如下:
有图可知,Context的子类很多,我们主要分析以上红色矩形框内的即可。接下来就分析Android系统中Context的继承关系!
2.Android系统中Context的继承关系
有上一节我们知道,Activity是一个Context,Service也是一个Context等等,那么这些类跟Context具体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有一幅图Context继承关系图来说明:
Context类是一个抽象类,具体实现在ContextImpl类中;而ContextWrapper是Context的一个包装类,其里面所有的方法实现都是调用其内部mBase变量的方法,而mBase就是ContextImpl对象,稍后分析。然而ContextWrapper还有一个ContextThemeWrapper子类,该类中扩展了主题相关的方法。有继承关系图可以看出,Application和Service是继承自ContextWrapper,而Activity是继承自ContextThemeWrapper,是不是有点奇怪?其实一点都不奇怪,Activity在启动的时候系统都会加载一个主题,也就是我们平时在AndroidManifest.xml文件里面写的android:theme=”@style/AppTheme”属性啦!然而Service和Applicaton都和UI界面并没有卵关系!因此他们继承自ContextWrapper。所以Activity,Application,Service其实都关联着一个mBase变量,而mBase变量是ContextImpl对象的赋值,也是真正实现抽象类Context的地方。虽然Activity,Application,Service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Context,但是他们自己本身持有的Context对象是不同的,接下来我们从源码角度分析以上几个类的实现。
3.不同Context源码分析
3.1ContextImpl—真正实现Context功能的类
从源码看出Context类仅仅是定义了一组抽象方法的抽象类,其内部的方法真正实现的地方都在ContextImpl类中。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分析:ContextImpl实现了抽象类Context里面的所有方法,获取资源,启动Activity,Service等。值得注意的是在ContextImpl创建的时候就会利用静态区来注册系统的各种服务,因此每个持有Context引用的类都可以通过getSystemService来轻松的获取系统服务了。比如我们平时LayoutInflater类来加载一个XML布局时时这么写的
- 1
- 2
- 1
- 2
其实源码内部是这样实现的: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可以看出LayoutInflater布局加载器也是调用context.getSystemService(Context.LAYOUT_INFLATER_SERVICE);来获取系统服务得到的。因此我们以后在代码中也可以这么来加载一个XML布局:
- 1
- 2
- 3
- 1
- 2
- 3
由于ContextImpl是抽象类Context的具体实现,而Application,Activity,Service的祖先又都是Context类,那么它们都关联着一个ContextImpl对象来真正实现Context里面所有的方法。现在来分析下不同子类创建的Context对象。
3.2ContextWrapper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分析:从ContextWrapper源码可以看到,这个类只是一个装饰类,其内部所有方法的实现都指向mBase成员变量,而然谁给mBase成员变量赋值呢?结论是Context的真正实现类ContextImpl对象,后面会分析到。该类中通过attachBaseContext方法将ContextImpl对象赋值给mBase成员变量。
每一个App应用都是由ASM通过Binder机制创建一个新的进程然后调用ActivityThread类中的main方法开始的。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奇怪为啥Android也是基于Java实现的,为啥没有看到main方法呢?其实整个App应用的入口在ActivityThread.main方法里面啦!关于Activity启动过程请参考大神级别人物老罗的这篇博客:Android应用程序的Activity启动过程简要介绍和学习计划。所有有关Application,Activity,Service的创建都是在ActivityThread类中,其实该类就是我们App的主线程。
3.3Application中的Context
每一个应用在启动的时候都会创建一个Application对象,该对象是全局的,开发者可以实现一个子类MyApplication类来继承Application,然后实现一些全局的方法或者数据。
应用入口ActivityThread#ma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分析:main方法主要工作就是创建一个App应用的主线程ActivityThread并初始化,且构建一个消息循环机制用于处理UI交互。代码第6-8行,创建了一个应用的主线程ActivityThread并且调用attach方法来初始化。进入attach方法:
ActivityThread#attach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代码第13行:通过调用LoadedApk#makeApplication方法创建应用程序的Application对象。
LoadedApk#makeApplicatio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分析:
1.代码第4-6行:判断当前应用是否是第一次创建Application对象,如果不是则直接返回Application对象,否则去创建第一个Application对象。目的是确保当前应用之创建了一个全局的Application对象。
2.代码第13行:创建了一个ContextImpl对象,然后作为参数用于创建Application对象。
3.代码第15行:调用Instrumentation类中的newApplication方法来创建Application对象。
4.代码第18行:将创建好的Application对象赋值给ContextImpl类的mOuterContext成员变量,目的是让ContextImpl持有外部Application类的引用用于注册系统服务或者其他方法。
Instrumentation#newApplicatio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分析:以上代码通过类加载器来创建Application对象,并且调用app.attach(context)方法来初始化Application对象。这里的context就是上面传下来的ContextImpl对象了。进入Application源码
Application#attach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分析:Application类是继承自ContextWrapper类,在attach方法中调父类也就是ContextWrapper中的attachBaseContext方法来对ContextWrapper的成员变量mBase赋值成ContextImpl对象,具体可以参考3.2小节。因此Application通过父类ContextWrapper类的成员变量mBase指向了ContextImpl,让Application类真正实现了其祖父类Context抽象类中的所有抽象方法。
3.4Activity中的Context
当Application创建完成之后,ASM会通过Binder机制通知ActivityThread去创建需要的Activity了。最后会辗转到ActivityThread类中的performLaunchActivity方法来创建Activity。
ActivityThread#performLaunchActivity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分析:
- step1 这里也是通过Instrumentation类的newActivity方法来创建一个Activity对象,跟上面创建Application对象基本类似,这里就不贴源码了。
- step2 之后在调用本地方法 createBaseContextForActivity去创建ContextImpl对象,该对象将作为参数传递到Activity#attach方法中。
- step3 调用Activity#attach方法对刚创建好的Activity进行初始化操作。后面会分析Activity#attach方法。
- step4 获取当前应用的主题资源,然后调用Activity#setTheme方法给刚创建好的Activity对象设置主题。
- setp5 一次调用Activity的生命周期方法onCreate,onStart。
step2
现在来分析下ActivityThread#createBaseContextForActivity方法。
ActivityThread#createBaseContextForActivity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分析:该方法里面的确创建了一个ContextImpl对象,并且返回该对象。同时也调用了ContextImpl#setOuterConexet方法让ContextImpl持有外部Activity对象的引用,目的是在ContextImpl类中注册一些服务,设置主题等都需要外部Activity对象的引用。
setp3
由于Activity没有重写构造方法,因此创建出来的Activity并没有初始化。为了对Activity初始化,以上代码调用了Activity#attach方法来进行初始化操作。
Activity#attach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分析:attach方法一进来就调用了父类的attachBaseContext方法将ContextImpl对象注册到Activity里面去。由于Activity的父类是ContextThemeWrapper,进入该类查看attachBaseContext方法
ContextThemeWrapper#attachBaseContext
- 1
- 2
- 3
- 4
- 5
- 6
- 7
- 1
- 2
- 3
- 4
- 5
- 6
- 7
该方法也很简单,还是调用父类的attachBaseContext方法注册ContextImpl,然而该类的父类就是ContextWrapper类。
ContextWrapper#attachBaseContex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在ContextWrapper类中调用attachBaseContext方法将ContextImpl对象(真正实现Context抽象类里面各种方法的类)赋值给mBase成员变量,而ContextWrapper只是一个装饰类,里面所有方法的实现都是调用mBase的方法。此时mBase方法被赋值成ContextImpl对象,这么一来Activity的祖父类就实现了里面的所有Context抽象方法,那么在Activity中可以调用Context里面的任何方法了。
3.5 Service中的Context
同样创建Service也是有ASM通过Binder机制通知ActivityThread类去创建一个Service服务了,最后会辗转到ActivityThread#handleCreateService方法中来创建一个Service服务。
ActivityThread#handleCreateServic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分析:
跟以上Activity和Application创建类似,通过类加载器来创建Service对象。然后在创建一个ContextImpl对象,并且为ContextImpl类设置外部Service对象Context的引用,目的之在ContextImpl类中的许多方法都需要使用到外部Context引用。
其次和Activity一样调用packageInfo.makeApplication方法去获得当前应用的Application对象,然后将Application对象和ContextImpl对象作为Service#attach方法去初始化Service,当Service初始化完成之后,系统调用Service的生命周期方法onCreate方法,该方法是创建Service过程中最早暴露给开发者的,所有开发者在实现自己的Service时可以重写onCreate方法来进行一些初始化工作。
现在我们来分析下Service#attach方法
Service#attach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分析:
Service的父类是ContextWrapper,在attach方法中调用了父类中attachBaseContext方法去注册CotextImpl对象,这一操作和创建Application一样,具体参考前面分析。
3.6总结
至此,一个Android应用可能创建Context的地方基本分析结束。所有有关创建Context对象的地方都是在ActivityThread类中,该类就是整个应用的入口,也是整个应用的主线程。每个应用首先会创建一个Application对象,且一个应用只有唯一一个Application对象,之后再根据需求创建Activity或者Service。且在创建Activity或者Service的时候都会持有一份当前应用的Application对象,通过getApplication方法即可获得。
不管在创建Application,Activity还是Service的时候都会去创建一个ContextImpl对象(真正实现抽象类Context功能的类就是ContextImpl),然后将该对象注册到对应的Application,Activity,Service中,之后在Application,Activity,Service类中就可以使用Context的所有功能了。所以Application,Activity,Service的祖先都是抽象类Context,相当于Context给了他们身体,让他们有了一个躯壳有思想,但真正让他们思想得到执行的类还是ContextImpl类。因此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抽象类Context给了Application,Activity,Service思想,而ContextImpl类给了他们去执行思想的功能。
有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每创建一个Application,Activity还是Service都会创建一个ContextImpl类(真正实现Context类功能)。且一个应用只会创建一个Application对象。因此:一个App中Context的个数=1个Application+Activity的个数+Service的个数。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youkuaiyun.com/feiduclear_up 优快云 废墟的树】
4.Context应用场景
虽然Application,Activity,Service的祖先都是Context,并不是每个Context对象都是相同的。
- Application:一个应用在创建的时候只会创建一个ActivityThread主线程,而在初始化ActivityThread主线程的时候就会创建一个Application对象。Application是全局的,在Activity和Service里都可以调用getApplication方法来获得一个应用的Application对象。Application的父类是ContextWrapper类。
- **Service:**Service父类是ContextWrapper,一个应用每创建一个Service,都会创建一个ContextImpl类去关联Service。
- **Activity:**Activity父类是ContextThemeWrapper,而ContextThemeWrapper父类是ContextWrapper。ContextThemeWrapper类是其父类的扩张,里面额外添加了关于主题设置的一些方法。在ActivityThread主线程中创建Activity的时候我们知道,创建完了Activity之后会立马调用Activity#setTheme设置Activity的主题。
不同Context的应用场景如下图标
功能 | Application | Service | Activity |
---|---|---|---|
Start an Activity | NO1 | NO1 | YES |
Show a Dialog | NO | NO | YES |
Layout Inflation | YES | YES | YES |
Start a Service | YES | YES | YES |
Bind to a Service | YES | YES | YES |
Send a Broadcast | YES | YES | YES |
Register BroadcastReceiver | YES | YES | YES |
Load Resource Values | YES | YES | YES |
解释:
- NO1表示Application和Service可以启动一个Activity,但是需要创建一个新的task。比如你在Application中调用startActivity(intent)时系统会报如下错误: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意思就是当在Activity以外的环境启动一个新的Activity的时候需要给Intent添加一个FLAG_ACTIVITY_NEW_TASK标记,该标记的作用就是为当前需要启动的Activity创建一个新的task任务队列。
- 除了Activity可以创建一个Dialog,其他都不可以创建Dialog。比如在Application中创建Dialog会报如下错误:
- 1
- 1
原因是因为在创建Dialog的时候会使用到Context对象去获取当前主题信息,但是我们知道Application和Service是继承自ContextWrapper,没有实现关于主题的功能,然而Activity是继承自ContextThemeWrapper,该类是实现了关于主题功能的,因此创建Dialog的时候必须依附于Activity的Context引用。
5.getApplication和getApplicationContext区别
很多人对getApplication方法和getApplicationContext感到疑惑,这两个方法返回值有什么不同?什么场合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这里我们从源码角度告诉大家:这两个方法返回值都是指向同一个Application对象,仅仅是返回类型和实现方法的地方不同而已。
5.1 getApplicatio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getApplication方法实现是在Activity类中,且返回值是当前应用的Application对象。该对象是在ActivityThread类创建Activity时传递下来的。具体可以参考3.4小节。
5.2 getApplicationContex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getApplicationContext方法是在ContextWrapper类中实现,由于mBase变量指向的是ContextImpl对象,因此真正实现的地方是ContextImpl类中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该方法返回的是Context类型,且返回值也是调用mPackageInfo.getApplication()或者mMainThread.getApplication()。
- 1
- 2
- 3
- 4
- 5
- 6
- 7
- 1
- 2
- 3
- 4
- 5
- 6
- 7
可以看出返回的是当前应用的Application对象,由于一个应用只有一份LoadedApk对象,此处返回的也是系统的唯一Application对象。
- 1
- 2
- 3
- 4
- 5
- 6
- 7
- 1
- 2
- 3
- 4
- 5
- 6
- 7
可以看出返回值也是当前应用的Application对象,由于一个应用只有一个主线程,此处返回的也是系统的唯一Application对象。
因此:getApplication和getApplicationContext方法返回的对象都是指向当前应用的Application对象,是同一个Application对象,仅仅是返回值类型不同而已。
查看源码会发现getApplication方法是在Activity,Service类中实现的;而getApplicationContext方法是在ContextWrapper类中实现的。也就是getApplication方法是在Context子类中实现的,而getApplicationContext是在父类中实现的,从而导致两个方法的使用范围是不一样的。你可以这么调用
- 1
- 1
但是却不可以这么调用
- 1
- 1
因为getApplication方法是Context子类中实现的,所以你必须这样调用
- 1
- 1
6.Context内存泄漏问题
在项目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使用单例模式或者静态static变量,虽然使用静态类或者静态变量很方便,但是也潜在很多的内存泄漏问题。
6.1静态资源导致的内存泄漏
你可能遇到以下这段代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请问,这段代码有什么问题?乍一看貌似没啥问题,挺好的啊!其实不然,主要的问题在于view.setBackgroundDrawable方法里面,我们知道静态变量在整个应用的内存里只保存一份,一旦创建就不会释放该变量的内存,直到整个应用都销毁才会释放static静态变量的内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setBackgroundDrawable方法内部调用了background.setCallback(this)回调方法,而该参数this就是View的对象,由于background是一个静态变量,会一直持有View对象的引用,而然View对象又是由Context对象创建出来的,因此background会间接持有Context的对象的引用,也就意味着如果该Context对应的Activity退出finish掉的时候其实该Activity是不能完全释放内存的,因为静态变量drawable持有该Activity的Context对象的间接引用。从而导致该Activity内存无法回收,导致内存泄漏隐患。因为Activity就是Context,所有Context的生命周期和Activity是一样长的,我们希望Activity退出时Context也释放内存,这样才不会导致内存泄漏隐患。那么以上这段代码是不安全的。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代码是由于静态资源drawable持有View对象的引用导致内存泄漏隐患的,并不是由于context.getResource导致内存泄漏,因此如果你想通过context.getApplicaitonContext来获取getResource是解决不了内存泄漏的。因此,Android系统在在3.0版本之后修改了setBackgroundDrawable内部方法中的 background.setCallback(this);方法,里面的实现使用了弱引用来持有View对象的引用,从而避免了内存泄漏隐患。所以,以后代码中避免使用静态资源,或者使用弱引用来解决相应的问题也是可以的。
6.2 单例模式导致内存泄漏
相信单例模式对开发者很有诱惑力吧!或多或少在项目中都有用过单例模式。你也可能见过一下这段代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同样,以上代码也存在内存泄漏的隐患。因为单例模式使用的是静态类的方式,让该对象在整个应用的内存中保持一份该对象,从而减少对多次创建对象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样的问题:在创建该单例的时候使用了生命周期端的Context对象的引用,如果你是在Application中创建以上单例的话是木有任何问题的。因为Application的Context生命周期是整个应用,和单例的生命周期一样,因此不会导致内存泄漏。但是,如果你是在Activity中创建以上单例的话,就会导致和6.1小节一样的问题—内存泄漏。所以我们同样可以将代码修改成如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6.3 总结
以后在使用Context对象获取静态资源,创建单例对象或者静态方法的时候,请多考虑Context的生命周期,一定要记得不要使用Activity的Context,切记要使用生命周期长的Application的Context对象。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使用Application的Context对象,比如第4小节,在创建Dialog,View控件的时候都必须使用Activity的Context对象。
Context总结
- Context是什么?Context是”运行上下文环境“,从代码角度看Application,Service,Activity都是Context。
- 所有Context都是在应用的主线程ActivityThread中创建的,由于Application,Service,Activity的祖先都是Context抽象类,所以在创建它们的同时也会为每一个类创建一个ContextImpl类,ContextImpl是Context的之类,真正实现Context功能方法的类。因此Application,Service,Activity都关联着一个ContextImpl对象。
- 尽量少用Context对象去获取静态变量,静态方法,以及单例对象。以免导致内存泄漏。
-
在创建与UI相关的地方,比如创建一个Dialog,或者在代码中创建一个TextView,都用Activity的Context去创建。然而在引用静态资源,创建静态方法,单例模式等情况下,使用生命周期更长的Application的Context才不会导致内存泄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youkuaiyun.com/feiduclear_up 优快云 废墟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