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知道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1.关系的数据结构
1.1关系的定义
域: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笛卡儿积:给定一组域D1,D2,D3....Dn,它们之中可以有相同的域。所以这n个域的笛卡儿积可以表示为
D1xD2x...xDn={ (d1,d2,...,dn) | di属于Di,i=1,2,3,...,n }
其中每个元素(d1,d2,..dn)称为一个元组,简称元组。 每个di称为一个元组分量。
关系:D1xD2x...Dn中某个有一定定义的子集叫做在域D1,D2,...Dn上的关系,表示为R(D1,D2,...,Dn)。R为关系的名字,n是关系的目或度。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非常简单,只包含单一的数据结构------关系。(这也是数据模型的优点,简单的数据结构)
1.2关系模型的相关概念
概念模型中实体的属性,域,实体型,实体集在关系模型中分别用关系的属性,域,关系模式,关系实例来表示。
属性:
对关系中元组的分量的描述,用属性名表示,与定义关系的一组域对应。在同一关系中,属性名不能相同。
例如:学生可以用姓名,性别,年龄等属性来描述。
域:
属性的取值范围。
不同属性可以有相同的域。(一般要求所有的域都是原子数据的集合。这种限制称为第一范式条件)
关系模式:
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
可形式化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