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棚控制算法原理及仿真

本文介绍了天棚控制算法的发展历史,重点讲解了2-StateSky-hookControl和连续天棚SkyhookLinearApproximationDamperControl的原理,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它们在汽车悬挂系统中的性能,包括车身共振频率的优化和高频振动的处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天棚控制算法由来

天棚控制算法思想最早是由一个外国人Karnopp在1974年最早提出来的,为了有效减轻路面颠簸对车身的影响,为了最大程度将车身与路面解耦,他设想有一个减振器,直接一端链接天空,另一端链接车身;这个减振器的阻尼力方向与车身运动方向相反,恰好能使得车身保持在水平位置不动;这样,就算路面再怎么颠簸,都不会影响到车身,如下图所示:

 按照他的设想,四分之一车悬架动力学模型就变成下面这样子;

 当然,这个设想是理想化,不可能实现的,现实中减振器都是按照在车轮与车身之间,不可能按照在天空与车身之间。

但是顺着天棚的解耦思想,随着电控可调阻尼减振器的出现,学者们开始陆陆续续提出了一些CDC的控制算法,最经典的是2-State Sky-hook Control(两状态),随后在两状态的基础上又延伸出了连续天棚 Skyhook Linear Approximation Damper Control,以及考虑了车身加速度的 Sky hook --ADD算法。这一节,我们只讲两状态和连续天棚的原理及仿真。

二、直观理解天棚算法

2-State Sky--hook Control算法公式如下:

 公式中,z表示车身位移,z_{def}表示减振器行程,即z_{def}=z-z_{t}, 则\dot{z}表示车身垂向位移速度,\dot{z_{def}}表示减振器垂向压缩拉伸速度, c表示减振器的阻尼系数。这个公式意思是:如果车身位移速度方向与减振器压缩速度方向相反,则取最小阻尼;如果车身位移速度方向与减振器压缩速度方向相同,则取最大阻尼。为什么要这么设置呢,参考下图,我们详细讲解

 如上图所示,红色箭头表示车身及车轮质量的运动方向,向上为正,向下为负,箭头长度表示运动速度的大小。

我们假设蓝车正快速经过一个减速带,过程分为4个阶段
1、车轮刚压到减速带,车轮会立刻上移,此时车身因为弹簧和减振器原因,向上运动相对滞后,所以两者运动方向都是向上,但是车身速度比车轮速度小,减震器速度为负的,对应上图的第二象限。如果希望车身的运动少点,则需要软一点的阻尼,让车轮更容易向上运动,同时也降低车轮对车身的影响,这刚好与车身、减振器速度符号相反,则取最小阻尼相对应。

2、车轮冲上减速带顶部,快要到达顶部阶段;此时,车轮运动速度减小,但是仍是向上,车身由于惯性以及滞后,速度反而大于车轮,减振器速度为正;如果期望车身运动少一点,则此时取大阻尼,可以抑制车身不断向上运动。这与车身、减振器速度符号相同,则取最大阻尼相对应。

3、车轮离开减速带顶峰,开始往下走,车轮下坠的速度大于车身下坠速度。这时候需要软一点的阻尼,防止车身快速的被车轮往下拽。

4、车轮接触地面,车身也在往下运动,这时如果还是小阻尼,则车点头幅度会过大,应该大阻尼会比较好。

以上是拿过减速带举例来解释天棚公式,往细里想,路上坑坑洼洼也是可以类比于大大小小的减速带,是同理的。

对于过减速带悬架运动的四个过程如果理解不过来,可以反复观看下面的视频。

汽车模拟器 :模拟各种重卡通过减速带-游戏-高清完整正版视频在线观看-优酷 (youku.com)

三、两状态天棚算法仿真

下面开始搭建模型仿真,悬架模型用四分之一车二自由度模型。

1、原来二自由度模型里阻尼C改为输入,不再是个单一变量;同时将车身速度和减振器运动速度作为输出。

 2、搭建2-state sky-hook模型。

 3、链接路面输入

 4、初步仿真,设置几个不同频率的正弦输出,看下几组阻尼的舒适性效果(车身加速度)。从下面几张图可以看出,1.5hz车身共振频率附近,大阻尼效果最好,2-state天棚控制居然达到了与大阻尼相当的效果。而频率高于车身共振频率后,小阻尼效果最好,2-state的表现有明显的顿挫,平滑的部分逊色于小阻尼。可见2-state天棚能初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车身共振频率附近性能与大阻尼相当,车身共振频率以后,性能与小阻尼相当)。

 

 

 5、为了严谨性,我们设计一个脚本,自动让正弦输入频率依次从0.1hz,0.2hz.....20hz输入,记录每次仿真的路面输入加速度的幅值、车身振动加速度的幅值,来绘制出幅频特性曲线。

 

 

 从这图可以明显看出,2-state能明显改善车身共振频率点附近的舒适性,但是对高频(7hz以后),2-state性能甚至比C_max还差。我们猜想,这可能是与2-state开关切换时候,阻尼不线性引起的顿挫有关,等会将它与线性的天棚对比。

四、连续天棚仿真

汽车理论里提到的线性天棚推导过程如下

 我们直接上手搭这部分控制逻辑模型,其中Csky是一个标定参数,可以先尝试不同比值,这里就先随便拿个8000来演示。

 同样是1,1.5,5,10这四个频率,如下图所示,仍然存在着顿挫。

 

 同样的,在从0.1hz到20hz跑一遍,幅频曲线如下:

 车身共振峰上,相比2-state,连续天棚效果略差于2-state,但是车身共振频率以后,连续天棚的效果非常理想,对高频振动的过滤,达到了Cmin的水平。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它同样存在符号换向时候的顿。

 五、随机路面仿真

 使用之前章节搭建的随机路面,仿真两种天棚算法与常阻尼系数。

 

 最后一张图中,出现2状态的天棚车身共振频率处的效果好于最大阻尼,这有点诡异。哪位朋友如果知道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也请评论区告知下?

模型与脚本:

如果有需要的,可以搜某宝店铺,极简车辆控制   获取,大哥们的支持是不断创作的动力。

 

 

 

 

 

 

<think>好的,用户想查找关于天棚控制算法在Simulink中的实现或仿真方法。我需要根据提供的引用内容来整理回答。首先,引用[4]详细介绍了天棚控制的原理仿真步骤,其中提到了Simulink模型图和效果对比。这可能是一个关键点。然后引用[2]提到他们分析了天棚控制半主动悬架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包括算法实现和优化。需要结合这些信息。 用户需要具体的实现步骤,所以应该分步骤说明。可能需要提到建立状态空间方程,搭建Simulink模块,比如阻尼调节逻辑、悬架动力学模型等。引用[4]中的状态空间方程和阻尼调节条件应该在这里用公式展示。另外,用户可能关心如何将理论转化为Simulink模型,比如使用哪些模块,如积分器、符号函数、乘法器等。 还要注意用户的示例中提到了代码块,虽然这里是Simulink模型,但可能需要描述模型结构,比如子系统划分。引用[4]中的模型图可能包含车身和车轮的动力学部分,以及阻尼控制模块,需要解释这些部分如何连接。 性能分析部分,引用[4]提到簧上质量加速度的对比图,说明舒适性改善,这也是需要强调的结果。此外,可能还需要提到参数调整和优化,引用[2]和[3]中的控制策略优化可以作为扩展内容。 用户可能还会需要相关的参考资料或如何获取模型,引用[4]最后提到可以私信获取模型,所以应该在回答中提及这一点。同时,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步骤实现,并正确使用LaTeX格式的数学公式。最后生成相关问题,覆盖原理、对比、参数调整和应用等方面。</think>根据提供的引用资料,天棚控制算法在Simulink中的实现可分为以下步骤: ### 一、天棚控制算法原理 天棚控制算法通过建立虚拟阻尼器模型,将车身速度与阻尼器速度的相位关系作为控制依据,其核心公式为: $$ C_s = \begin{cases} C_{max} & \text{if } \dot{x}_b \cdot (\dot{x}_b - \dot{x}_w) \geq 0 \\ C_{min} & \text{otherwise} \end{cases} $$ 其中$\dot{x}_b$为车身速度,$\dot{x}_w$为车轮速度[^4]。 ### 二、Simulink建模步骤 1. **建立状态空间方程** 根据1/4车辆悬架模型,构建二自由度动力学方程: $$ m_b\ddot{x}_b = -k_s(x_b - x_w) - C_s(\dot{x}_b - \dot{x}_w) $$ $$ m_w\ddot{x}_w = k_s(x_b - x_w) + C_s(\dot{x}_b - \dot{x}_w) - k_t x_w $$ 式中$k_s$为悬架刚度,$k_t$为轮胎刚度[^4] 2. **搭建阻尼调节模块** ```mermaid graph TD 速度差模块(计算Δv=vb-vw) --> 符号判断 车身速度vb --> 乘法器 Δv --> 乘法器 乘法器 --> Switch模块 Switch模块 --> 输出Cs值 ``` 3. **构建悬架动力学模型** - 使用Integrator模块实现位移到速度的转换 - 通过Gain模块设置质量、刚度参数 - 采用S-Function实现非线性阻尼调节逻辑[^2] ### 三、典型仿真结果对比 对比被动悬架与天棚控制的簧上质量加速度时域响应: $$ a_{passive} = 2.8m/s^2,\quad a_{skyhook} = 1.5m/s^2 $$ 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46.4%,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4] ### 四、参数调试要点 1. 初始阻尼系数建议设置为$C_{min}=500N·s/m$, $C_{max}=3000N·s/m$ 2. 采样时间应≤0.001s以保证控制精度 3. 需加入速率限制器防止高频抖动[^3]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极简车辆控制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