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中,将webpack定义为: 是一个现代 JavaScript 应用程序的静态模块打包器(module bundler)
webpack处理应用程序时,它会递归地构建一个依赖关系图(dependency graph),其中包含应用程序需要的每个模块,然后将所有这些模块打包成一个或多个 bundle。
- 入口Entry
入口指示一个入口起点(或多个入口起点)。默认值为 ./src。是构建依赖图的开始模块。进入入口起点后,webpack 会找出有哪些模块和库是入口起点(直接和间接)依赖的。
webpack.config.js中:
module.exports = {
entry:'../src/pages/index/index.js',
}
还有一种写法是会用到vendor,vendor的意思是依赖的第三方库,不会经常变更的,如你代码里的jQuery这种;
而CommonsChunkPlugin是指被你重复引用的chunks。可能是vendor,也可能是你自己的某个公共组件;
一般情况下,使用此属性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开发调试,或者是部署到服务器时提高应用的访问速度。在webpack的打包此文件过程中通常会根据文件的内容计算出一个hash值,并将该值加到文件名中,并配置一个长达一年的缓存控制。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vendor.js中的内容基本上很少更新,当我们根据业务需求修改相关逻辑代码并重新生成入口文件时(比如app.js),vendor.js仍然在浏览器的缓存中,这时用户只需要重新下载新的入口文件即可。
这段话是我引用了entry对象vendor属性的问题
里面指出,可以用HashedModuleldsPlugin解决,vendor.js默认使用数字作为模块的id导致的"业务代码修改并重新进行项目构建生成入口文件(比如:app.js)时,vendor.js的hash值也随之改变,进而导致上面提到的缓存策略也就失去了意义。"这一问题。
-出口 output
告诉 webpack 在哪里输出它所创建的 bundles,以及如何命名这些文件,默认值为 ./dist。
webpack.config.js中: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entry: './path/to/my/entry/file.js',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filename: 'my-first-webpack.bundle.js'
}
};
其中,
output.filename:告诉webpack bundle 的名称;
output.path:告诉 webpack 将 bundle 生成(emit)到哪里。
- Loader
由于webpack自身只理解 JavaScript,loader 将所有类型的文件,转换为 webpack 能够处理的有效模块,即依赖关系图(和最终的 bundle)可以直接引用的模块。
webpack.config.js中: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config = {
output: {
filename: 'my-first-webpack.bundle.js'
},
module: {
rules: [
{ test: /\.txt$/, use: 'raw-loader' }
]
}
};
module.exports = config;
其中:
rules.test :标识出需要被转换的某个或某些文件。
rules.use :标识出进行转换时,应该使用哪个loader。
本例中,表示当碰到「在 require()/import 语句中被解析为 ‘.txt’ 的路径」时,在对它打包之前,先使用 raw-loader 转换一下
- 插件(plugins)
插件的引入:require进文件—>添加到 plugins 数组
webpack.config.js中:
cons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 通过 npm 安装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 用于访问内置插件
const config = {
module: {
rules: [
{ test: /\.txt$/, use: 'raw-loader' }
]
},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template: './src/index.html'})
]
};
module.exports = config;
- 模式
设置 mode 参数( development 或 production),启用相应模式下的 webpack 内置的优化。
webpack.config.js中:
module.exports = {
mode: 'production'
};
通过DefinePlugin设置 process.env.NODE_ENV=development/production
最明显区别是:production环境引入了 UglifyJsPlugin插件(负责代码压缩)。而development没有
插件,而development没有。
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区分
webpack4学习笔记
production环境通常需要进行代码分割,而development环境则没有这样的需求。
development开发环境的需求:
模块热更新 HMR: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sourceMap
接口代理
代码规范检查
production生产环境的需求:
提取公共代码
压缩混淆
文件压缩/base64编码
去除无用的代码
二者共同点:
同样的入口
同样的代码处理(loader处理)
同样的解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