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安全特性(对标标准条款):
访问权限分级(ACM-1):医护人员需凭工号密码登录,查看患者实时数据;修改治疗参数需额外获得主任医师授权,严格限制不同角色的操作范围,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接触敏感医疗数据。
数据传输加密(SCM-2):监护仪与医院数据库之间的通信采用数字签名技术,每笔数据传输都附带不可篡改的 “电子签章”,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或替换,就像给医疗数据贴上 “防伪标签”。
自动安全更新(SUM-3):设备会定期自动检查并安装安全补丁,修复潜在漏洞,无需人工干预,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最新安全状态,类似给设备定期 “接种疫苗”。
未认证风险:
某私立诊所使用未合规的监护仪,因缺乏自动更新机制,系统存在漏洞被黑客入侵,患者心率、用药记录等敏感数据被窃取,引发严重隐私泄露事件,涉事诊所面临高额赔偿。
合规价值:
通过认证的监护仪可接入区域医疗数据平台,数据交互错误率降低 70%,隐私数据泄露事件减少 95%,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提升 40%。
75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