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光方式

摄影技巧——如何选择测光方式!在摄影中本人很少注意运用测光的重要性,有时候用一个测光方式就照完了,因此拍的照片还不如人意,在此收集了一点资料,转载给各位需要的好友看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如何选择测光尽管市场上数码相机有多种测光模式,但只要真正熟练地掌握1~2种测光模式,了解相机的测光原理,就能对付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拍摄题材的需要。
     下面我们就对数码相机之中常见的测光模式做一个详细的讲解。常见的测光模式——平均测光这是数码相机中最主要的测光模式,几乎所有的DC都内置有该模式。也有部分相机将平均测光称为“矩阵测光”,例如尼康数码相机将它最多分为256个区域,相机对取景框内的画面作全面分析后会自动得出一个平均比较科学的测光读数,以保证曝光准确。偏重中央重点测光这种模式比平均测光要更精准些。因为一般摄影者在拍摄时常常会将主体安排在画面中间,因此该模式针对此特点,从整个画面测量照度,但将测量重点放在位于取景器中央的一块区域,相当于传统单反相机裂像对焦圆大小,由于以中间为主,同时适当兼顾周围环境亮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点测光点测光是一种更加精确的测光模式,它的测光大约只测画面中之2%~3%的面积,不考虑周边环境亮度,因此可确保摄影者完全按照自己选择的某个具代表性的“点”来测光曝光,所以能满足严格的曝光要求。此外还有些比较特殊的测光模式,比如AF模式,它将对焦点作为测光点,摄影者在完成对焦的同时也完成了测光,这对抓拍动体时比较有利。不过这种功能在一般普及型数码相机上比较少见。不过,再先进的机器也是没有思维的工具,而且相机永远无法真正理解摄影者对某个对象的曝光意图。因此对摄影者而言,只有真正针对相机不同的测光特性来使用,才能确保捕捉到最佳曝光,获得高质量的数码照片。
       平均测光模式适用条件平均测光模式的特点是在拍摄时相机测光曝光系统根据具体情况作多点取样,然后测算出整个画面所需的最适合的平均曝光量,以确保最后获得准确曝光。从实际拍摄的角度分析,平均测光模式主要适合拍摄画面反差比较正常的内容,适合于被摄主体与背景没有强烈反差对比,亮度差异相对平和的对象。一般来说,平均测光模式最适合的内容是顺光、侧光下的风景、人物特写、中景、团体照等,也适合拍摄一般人物室内或室外活动场景等,该模式在一般情况下都可正常发挥作用,尤其是拍摄顺光,前侧光以及阴天或大面积亮度比较均匀的场景时都非常有效。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的适用条件相对于平均测光模式而言,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的测光范围更小,曝光效果也更加精确。但是许多摄影初学者也正是因为掌握不好测光位置,影响到拍摄效果。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测光方式,几乎在所有的拍摄题材中都适用。概括而言,拍摄那些既需表现主体,同时又需兼顾整体曝光量的内容,就需要选择偏重中央平均测光系统。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在实践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这是由于该模式在主要考虑中间部分曝光的同时也兼顾了背景,而在日常生活摄影、新闻摄影、风光摄影、广告摄影以及其他摄影实践中,主要表现对象大都往往在中间。所以在实践中,无论是拍摄背景与主体有一定反差的内容还是拍摄主体与背景亮度较一致的场景,采用此种测光模式来测光拍摄,基本上都可确保万无一失。
       点测光模式适用条件我们一般所说的“点测光”是一个适合要求较高的专业摄影人士需求而设计的模式,主要为了对付特殊拍摄条件下的测光需要。该模式在测光和拍摄时,测光系统只测量取景范围中3%的面积,完全不考虑周围其他背景的曝光需要,因此有经验的摄影者利用它能预测到最后照片的实际影调效果。要用好“点测光”模式,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摄影者得知道被摄对象中什么位置是适合选为“点”而且作为测光标准。点测光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其窄角度测光范围,能确保测算画面中主要表现对象所需曝光量,能满足特定环境下的测光需要。比如说在主体与背景反差亮度特别大的对象,如舞台摄影中常常有追光灯打在演员身上,而背景几乎一片漆黑,如果不用点测光必定出现主体曝光过度。再如拍摄日出日落场景,也需要摄影者针对天空实际亮度选择某一个标准区域来还原自己希望的亮度,同样要依赖点测光才比较可靠。另外像逆光摄影、空中摄影、拍摄跳伞等场景,采用点测光模式也比较合适。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在拍摄逆光对象时也比较合适,上片《巴西狼》由于处于侧逆光位置,而其周围的草地因为受到光线照射,亮度比较高,而逆光站立的狼影调稍深,与周围背景相比有一定亮度差异,用平均测光模式拍摄,狼有可能会出现曝光不足。而用点测光的话,巴西狼的亮度也偏低,其复杂的现状容易影响测光曝光的准确性,利用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恰好实现了以中间为主要对象曝光,也适当兼顾了周围草地的曝光,总体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在所有测光模式中,只有点测光才能真正解决体积较小的主体在极亮或极暗背景前的准确曝光问题。

### 使用 ESP32 进行光照测量 #### 硬件配置 ESP32 可以通过 I2C 接口与数字光照传感器(如 BH1750 或 TSL2561)通信,从而实现光照强度的测量。以下是使用 BH1750 光照传感器的一个典型硬件连接方式[^2]: | **传感器引脚** | **ESP32 引脚** | |------------------|----------------| | VCC | 3.3V | | GND | GND | | SDA | GPIO21 | | SCL | GPIO22 | --- #### 软件准备 需要安装 Arduino IDE 并加载 BH1750 库文件以便于操作该传感器。可以通过库管理器搜索并安装 `BH1750` 库。 --- #### 示例代码 以下是一个基于 Arduino 的示例代码,用于读取 BH1750 光照传感器的数据并打印到串口监视器中: ```cpp #include <Wire.h> #include <BH1750.h> // 初始化 BH1750 对象 BH1750 lightMeter; void setup() { Serial.begin(9600); // 初始化 I2C 总线 Wire.begin(); // 初始化 BH1750,默认地址为 0x23 if (!lightMeter.begin(BH1750::CONTINUOUS_HIGH_RES_MODE)) { Serial.println("Error initializing sensor!"); while (1); // 停留在错误状态 } } void loop() { float lux = lightMeter.readLightLevel(); // 获取光照强度值 // 打印光照强度至串口监视器 Serial.print("Light Intensity: "); Serial.print(lux); Serial.println(" lx"); delay(1000); // 每秒更新一次数据 } ``` 上述代码实现了以下功能: - 初始化 I2C 总线以及 BH1750 光照传感器。 - 定期读取光照强度值,并将其单位转换为勒克斯(lux)后输出到串口监视器。 --- #### MicroPython 实现 如果倾向于使用 MicroPython,则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完成相同的功能。此部分参考了类似的传感器集成项目[^4]。 首先,在 Thonny 中编写以下代码: ```python from machine import Pin, I2C import bh1750fvi # 需要提前导入 BH1750 支持库 # 创建 I2C 对象 i2c = I2C(scl=Pin(22), sda=Pin(21)) # 初始化 BH1750 传感器 sensor = bh1750fvi.BH1750(i2c) while True: lux = sensor.luminance(bh1750fvi.BH1750.CONTINUOUS_HIGH_RES_MODE_1) # 读取光照强度 print(f"Light Intensity: {lux} lx") # 输出结果 time.sleep(1) # 每隔一秒刷新一次 ``` 注意:在使用 MicroPython 时需确保已下载对应的 BH1750 支持库,并放置在项目的 lib 文件夹下。 --- ### 注意事项 - 如果使用其他型号的光照传感器(例如 LTR390),则需要调整初始化参数和函数调用逻辑[^5]。 -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需要考虑校准问题,尤其是当环境光线变化较大时。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