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关于Handle

本文深入讲解Android中的Handler机制,解释其如何解决UI线程与后台线程间通信问题,避免ANR错误。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Handler进行消息传递及更新UI。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为什么要用的Handler?
Handler是一个消息发送和处理器,用于进程间通讯。
Android系统有一个特点:当应用程序的UI主线程进行耗时操作,5s内都不能相应用户事件,系统就会认为应用没响应,报ANR(Application Not Responding)错误。
你会说:这时我们可以开辟一个新的线程来进行耗时操作,如典型的下载文件,但文件下载完,要通知UI界面时,我们就遇到了一个问题:由于Android的UI组件不是线程安全的,所以我们不能在非UI线程中访问UI组件,这样我们就不能在新线程里进行UI操作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ndroid引入了Handler机制来处理线程间的通讯,你可以在UI线程中创建一个handler,然后在新线程中进行耗时操作,操作完成时发一个message通知handler,就可以由UI线程中的handler来进行UI相关操作了。

名词介绍:
  • Handler:
Handler可以发送和处理消息。(是不同线程间的通信工具)
Handler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发送消息:sendMessage或post,消息只会被发送到与之关联线程的MessageQueue ,从MessageQueue取回来的消息中的message可以由handler处理。
  • Message:
一种消息,可以储存数据进行传递,可以通过what属性来区分不同的message, message存储数据的具体方法见“Message的使用方法.docx”
  • MessageQueue:
MessageQueue是一个消息队列,负责存储消息,遵循先进先出原著。
它会存放两种消息:message和Runnable对象(但Runnable存储前也会被打包成message),两种消息的处理方式不同:message对象会被关联的Handler的handleMessage()函数处理,而runnable对象会执行自己的run()方法。
  • Looper:
Looper相当于一个MessageQueue的管理人员,它会不停的遍历队列,将符合条件的消息一个个拿出来处理。
线程可以分为有消息循环的线程和没有消息循环的线程,有消息循环的线程一般都会有个Looper,主线程(UI线程)就是一个有消息循环的线程,嗯。。。所以有消息循环的线程的looper和MessageQueue和线程是一套的,一一对应的?

关系图解:


Ps注意:
  1. 怎么判断handler的handleMessage()和它post进的Runnable会运行在哪个线程?
Handler与哪个线程的looper绑定,则handler运行在哪个线程。handler创建时如果不指定looper,则handler默认与创建它的线程中的looper绑定,如果指定looper,则handler绑定该looper,handler运行在该looper对应的线程上,由该线程处理消息。
 
  1. 更新UI界面的两种方法:
    在新线程里进行完耗时操作后,有两种方法可以在UI线程里更新UI界面:
方法一:在handleMessage函数中更新UI。  你可以用UI线程的handler,发一个包含更新UI信息的message给UI线程的MessageQueue,配合handler更新UI界面,如上案例1所示。
方法二:利用Runnable更新UI。  你可以用UI线程的handler来post一个Runnable,在此Runnable内更新UI界面,此Runnable会被post到UI线程的MessageQueue中,然后在UI线程中被运行。(此方法更方便快捷,不用每次都要写进handleMessage里,导致它太拥挤)
如: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耗时操作完成,下更新UI...
         myHandler.post(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此Runnable会运行在UI线程
                tv1.setText("hello");
            }
         });
      }
}
   
  1. Message的创建和发送:
Message的创建有常用2种方式:
  1. Message msg = mainHandler.obtainMessage();
  2. Message msg2 = Message.obtain(mainHandler);
Message的发送:msg.sendToTarget();

案例1: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2 extends Activity {
   MyHandler myHandler;
   TextView tv1;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tv1 = (TextView)findViewById(R.id.tv1);
      myHandler = new MyHandler();//myHandler默认与UI主线程的looper绑定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myThread.start();
   }
   
   class MyHandler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 由于此案例中的myHandler默认与UI主线程的looper绑定
         // 所以handlerMessage会运行在UI线程中
         // 可以把UI相关操作放在这里进行
         tv1.setText("" + msg.arg1);
      }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进行耗时操作...
         //send一个message给UI线程的messageQueue
         Message msg = myHandler.obtainMessage();
         msg.arg1 = 18;
         msg.sendToTarget();
      }
   }
}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处理用户关于Android HIDL框架中的一个特定方法的问题。用户询问的是`android::hardware::graphics::composer::V2_2::BpHwComposerClient::_hidl_executeCommands_2_2`方法,并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构建ID和调用栈信息。用户可能遇到了崩溃或性能问题,特别是在这个方法的某个偏移地址(+488)处。 首先,我要回顾之前的回答,确保这次回答保持一致但更深入。之前已经解释了该方法的作用、代码结构、调用链路和调试技巧,但现在用户提供的额外信息(如BuildId和.cfi+488)需要进一步分析。 接下来,我需要理解用户提供的具体参数。方法签名中的参数包括`HidlInstrumentor*`和`unsigned int`,这些可能涉及HIDL的调试或性能分析工具。用户可能是在分析崩溃日志或反汇编后的代码,需要定位问题所在。 用户提到的BuildId(ef6c132a4ce65fcdd8cde1f2b3a2e1a6)可能用于符号化堆栈跟踪,以确定具体的代码位置。我需要解释如何利用BuildId和偏移地址来定位代码,比如使用addr2line工具或NDK中的调试工具。 另外,调用栈中的.cfi+488表明这是调用帧信息中的偏移,可能涉及栈展开或异常处理。我需要考虑常见的崩溃原因,如空指针、内存损坏、参数错误等,并提供相应的调试建议。 用户可能希望知道如何分析这个特定的崩溃点,因此需要分步骤说明如何解析符号、检查参数传递、验证HAL实现版本兼容性等。同时,要提醒用户检查HIDL接口版本是否匹配,以及是否正确处理异步回调。 最后,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列出可能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提供实用的命令示例,如使用addr2line、logcat过滤、strace跟踪等。同时,保持语言简洁,避免过于技术化的术语,让用户能够逐步排查问题。</think>--- ### 1. **问题定位:符号与调用栈解析** 你提供的符号信息包含构建ID和代码偏移量(`.cfi+488`),通常出现在崩溃日志或反汇编代码中。这表明你需要分析该方法的**具体执行流程**或**崩溃点**。以下是关键解析步骤: #### 符号信息分解 - **完整符号**: ```cpp android::hardware::graphics::composer::V2_2::BpHwComposerClient::_hidl_executeCommands_2_2( android::hardware::IInterface*, android::hardware::details::HidlInstrumentor*, unsigned int, android::hardware::hidl_vec<android::hardware::hidl_handle> const&, std::function<void(...)>) ``` - **BuildId**: `ef6c132a4ce65fcdd8cde1f2b3a2e1a6` 用于唯一标识该二进制文件(如`libhidlbase.so`或厂商HAL库),可通过`ndk-stack`或`addr2line`工具定位源码位置。 - **偏移量`+488`**: 表示崩溃点在该方法汇编代码的偏移地址(可能对应某条指令或参数传递逻辑)。 --- ### 2. **方法参数详解** ```cpp _hidl_executeCommands_2_2( android::hardware::IInterface* _hidl_this, // Binder代理对象指针 android::hardware::details::HidlInstrumentor* _hidl_instrumentor, // 调试/性能分析工具接口 unsigned int _hidl_flags, // 事务标志(同步/异步) const android::hardware::hidl_vec<android::hardware::hidl_handle>& commands, // 命令集合 std::function<void(Error, bool, uint32_t, const hidl_vec<handle>&)> _hidl_cb // 异步回调 ) ``` - **关键参数**: - `HidlInstrumentor*`: 用于HIDL接口的调试和性能追踪(如记录事务耗时)。 - `_hidl_flags`: 标志位(如`TF_ONE_WAY`表示异步调用)。 - `_hidl_cb`: 回调函数传递执行结果(错误码、输出数据等)。 --- ### 3. **崩溃场景与常见原因** #### 典型崩溃点(`.cfi+488`) 在`+488`偏移处崩溃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 1. **空指针解引用**:`_hidl_this`或`_hidl_instrumentor`指针无效。 2. **Binder事务失败**:HAL服务未响应或Binder驱动异常。 3. **命令数据错误**:`commands`包含无效句柄或未映射的共享内存。 4. **回调函数异常**:`_hidl_cb`被提前释放或未正确初始化。 #### 调试步骤 1. **符号化崩溃地址**: ```bash # 使用NDK工具链解析地址 addr2line -e <二进制文件路径> -f -C -i <崩溃地址> # 示例(需替换BuildId和偏移量): addr2line -e /system/lib64/vendor.example.graphics@2.2.so \ -a 0x12345678 # 基地址 + 偏移量 ``` 2. **检查HIDL日志**: ```bash adb logcat | grep -E "HIDL|ComposerClient|BpHwComposerClient" ``` 3. **验证HAL服务状态**: ```bash adb shell lshal list | grep graphics.composer # 确保服务状态为`alive`且版本匹配(如`2.2::IComposerClient/default`) ``` --- ### 4. **代码执行流程与关键逻辑** #### 事务发送流程(伪代码) ```cpp Return<void> BpHwComposerClient::_hidl_executeCommands_2_2(...) { // 1. 序列化参数到Parcel Parcel data, reply; data.writeInterfaceToken(IComposerClient::descriptor); data.writeUint64(display); data.writeBuffer(commands.data(), commands.size()); // 2. 发起Binder事务 status_t status = remote()->transact(TRANSACTION_EXECUTE_COMMANDS_2_2, data, &reply, _hidl_flags); // 3. 反序列化结果并触发回调 if (status == OK) { Error error = static_cast<Error>(reply.readInt32()); hidl_vec<handle> outData; reply.readBuffer(&outData); _hidl_cb(error, outData); // 可能崩溃点(回调函数无效) } return Void(); } ``` - **潜在崩溃点**: - `remote()->transact()`:Binder通信失败。 - `reply.readBuffer()`:反序列化数据格式错误。 - `_hidl_cb(...)`:回调函数已被销毁。 --- ### 5. **实战调试建议** #### 场景1:空指针崩溃 - **排查点**: - 检查`_hidl_this`是否来自有效的`BpHwComposerClient`实例。 - 确认`_hidl_instrumentor`是否在HIDL调试模式下初始化。 #### 场景2:Binder事务失败 - **排查点**: - 使用`binderdebug`启用Binder调试: ```bash adb shell "echo binder_debug > /sys/module/binder/parameters/debug_mask" ``` - 检查HAL服务崩溃日志: ```bash adb logcat | grep -A 10 "FATAL EXCEPTION" ``` #### 场景3:命令数据异常 - **排查点**: - 验证`commands`中的`hidl_handle`是否通过`native_handle_create`正确创建。 - 使用`dumpsys SurfaceFlinger`确认图形命令提交是否超时。 --- ### 6. **扩展:HIDL与Binder交互机制** - **Binder事务类型**: $$ \text{HIDL方法调用} \rightarrow \text{Binder事务码(如}\text{TRANSACTION_EXECUTE_COMMANDS_2_2}\text{)} $$ - 事务码在自动生成的`IComposerClient.h`中定义(如`TRANSACTION_executeCommands_2_2 = 42`)。 - **数据序列化**: 参数通过`Parcel`对象序列化为二进制流,HAL服务通过`Bn端`的`onTransact()`反序列化并执行。 --- ### 7. **总结** - **核心问题**:崩溃可能由参数错误、Binder通信失败或回调异常导致。 - **调试优先级**: 1. 符号化崩溃地址定位代码位置。 2. 检查HIDL日志确认事务状态。 3. 验证HAL服务版本与接口兼容性。 如需进一步分析,请提供完整的崩溃日志或调用栈片段!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